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B.弗敢也   加:虚夸,夸大
C.小信未   孚:使信服
D.忠之也   属:部属,属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夫战,气也
D.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文中“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的特点刻画出来。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简略,而战争经过写得详细,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9 11:44: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
(2)肉食者,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小题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小题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
(2)战中:
【小题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同类题3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将之   鼓:________ (2)而衰 再:_________ 
(3)望其旗   靡:________ (4)而其粮道  绝:_________ 
(5)秦悉之   坑:________
【小题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小题3】甲文段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齐师不是“纵奇兵,佯败走”。(用原文语句填空)
【小题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言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小惠未(  )    (2)小信未(  )  (3)公将之(    )    (4)而衰(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
【小题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同类题5

根据《曹刿论战》,请完成下列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大之(案件)
B.又何焉(参与)
C.弗敢也(虚报)
D.克(既然)
【小题2】下面译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问:“何以战?”(曹刿问:“你凭借什么作战?”)
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打这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C.公与之乘,站于长勺。(鲁庄公与他共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作战。)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
【小题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第一段属于详写,是为了紧扣题目的“论战”。
B.文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句,体现了曹刿的“民本”思想。
C.“将鼓”“将驰表现了庄公的急躁冒进,而“未可”“可矣”表现出曹刿沉着从容和善 于把握时机。这种对比描写,意在突出刻画曹刿的形象。
D.鲁庄公一向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从两个方面表现出鲁 庄公的不“鄙”:把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礼贤下士,善于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