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农尝百草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位太阳神炎帝。他发现了稻、黍、稷、麦、豆等“五谷”,还制作了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人们尊称他为“神农”。
神农对人类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治疗疾病的各种草药。他走遍山山水水,品尝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看它们是苦是甜,是寒是热。为此,他曾经一天里中毒70次,幸亏他及时吃下解毒药,才没有被毒死。神农摸清了百草的药性,配成药方,传给后人。于是,人类有了医治病痛的办法,能更健康地生活和劳动。
一次,神农尝了“断肠草”。这种草有毒,他来不及吃解毒药,就中毒死了!神农是为人类的健康而死的,人们永远纪念他。
【小题1】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是    
【小题2】读短文,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神农指的是一位古代医生。(   )
(2)神农发现了治疗疾病的各种草药。(   )
(3)神农最后因为尝了“断肠草”,而被毒死了。(   )
【小题3】短文主要写了神农对人类的哪个贡献? (   )
A. 发现“五谷”。
B. 教人们耕种和收割。
C. 发现草药,配成药方。
【小题4】关于神农的故事还有很多,下列不是他的故事的一项是(   )
A.用五彩石补天B.以火德治天下
C.发现了茶叶D.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2 09:4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牛顿的故事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他。牛顿8岁上学以后,外祖母有时给他一些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买了锤子和锯。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面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

“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了。”

“是谁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许许多多科学研究成果。||

【小题1】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
一(   )木板 一(   )钉子 一(   )线条
【小题2】写出近义词。
喜欢——( ) 自豪——( )
保持——( ) 成果——( )
【小题3】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二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小题5】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画“√”)
a.牛顿小时候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 )
b.牛顿善于思考,自己制作了太阳钟。    ( )
c.牛顿从小就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 )
【小题6】读了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快乐阅读。
避役
避役生活在热带丛林中,是一种树栖爬行动物,又名变色龙。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仅有一种普通避役栖息在欧洲的西班牙南部。
避役的眼睛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即两个眼球能“各自为政”,互不牵制地朝着不同的方向转动。比方说它左眼向上和向前张望的同时,右眼则可以向下向后看,互不干扰。反过来,左右两只眼睛的定向观测分工也可以对调互换。避役这独特的眼睛能力,使它能够在身体纹丝不动的前提下眼观六路,尽收八方蛛丝马迹和风吹草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它捕食昆虫的成功率。细心观察的人不难发现,避役在悄无声息地接近昆虫猎物时,它会用一只眼睛专注于猎物,而用另一只眼睛寻找攻击猎物的捷径。
避役不仅有具有特异功能的双眼,还有善于攀缘树干的脚掌和尾巴。它尾巴细长,能缠绕在树枝上;四肢细长,脚趾对生,犹如钳子一样牢牢地钳在树枝上。它能在树木的枝干上自由行动,且相当敏捷。
避役捕食,扣人心弦。它的长舌通常处于一个卷缩状态,一旦遇到战机,舌头就会闪电般地从嘴里喷射出来,舌到之处,猎物十拿九稳。
避役具有设身处地地变换身体颜色的本能。这是因为在它厚厚的真皮层中有一个特定的“色素细胞库”,颜色变化取决于光线、温度以及情绪等。它能变成绿色、黄色、米色或深棕色,这样随环境色彩的刺激而改变自身的色泽,能有效地保护自身免受对手的攻击。
【小题1】避役生活在________,又名________。短文描写避役,分别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作了介绍。
【小题2】避役的眼睛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异功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避役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蔽自己。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捅马蜂窝的孩子——爱迪生
小时候的爱迪生体质虽弱,却爱动脑筋。小妈妈当过小学的教师,她知道,好奇是打开神秘知识宝库的一把万能钥匙。所以每当爱迪生问她为什么时,妈妈总是微笑着,细心地开导他,把其中的道理讲给他听。爱迪生不仅爱问为什么,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也闹过不少笑话。
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大树下玩儿,不知是谁发现了树杈上有一个马蜂窝。
“窝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摇摇头。
“不如我们把它捅下来瞧一瞧,好不好?”爱迪生向小伙伴们建议说。
“大马蜂会蛰人的,要捅你去捅!”小伙伴们都躲得远远的。
爱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便找来一很长树枝,硬是把马蜂窝给捅了下来。顿时,一群大马蜂都向爱迪生涌来。片刻之间,爱迪生已被马蜂蜇得满脸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即使这样,他还要把蜂巢的构造看清楚。
这个可笑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小题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奇(________)奥秘(________)
【小题2】用“不仅……而且……”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划线部分有一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爱迪生____________。
【小题4】这个可笑的行为体现了爱迪生       的品质。
【小题5】你是怎么理解“试一试”这个词语的?请举例说明。(用不少于二百字的篇幅写出自己试一试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类文阅读。

华佗师蜘蛛

一天,华佗外出,遇到一位采桑女被黄蜂蜇伤。采桑女见是华佗,自认遇到了救星,恳请华佗医治。

华佗采用一般的解毒药,医治无效。他先后到民间访问拜师,查找前人医典,都说此地黄蜂剧毒,无药可治。

采桑女的病情日益严重,华佗束手无策。一日,华佗在山间散步,见一只黄蜂在山间飞来飞去,触景生情,华佗想起了采桑女无药可治,不禁摇头叹气。

忽然见黄蜂撞在蜘蛛网上,被蛛丝缠住难以脱身,蜘蛛赶去抢食,反被黄蜂蜇伤,滚落在地上,腹胀如鼓。蜘蛛就在地面青苔上打滚,说也奇怪,不一会儿,便若无其事地再爬上蛛网,与黄蜂搏斗。如此数次,黄蜂毒汁耗尽,最后成了蜘蛛的美食。

华佗以蜘蛛为师,认定青苔是解蜂毒的良药。于是,他采集了大量的青苔,不但为采桑女子解了危,还制成了专治蜂毒的良药。

【小题1】给加点字注音。
伤(_____)  青_____)  尽(_____
【小题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______
(2)看到眼前的景象因而触发某种感情。(______
(3)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儿办法也没有。(______
【小题3】华佗以蜘蛛为师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