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人民日报:网络语言与语言规范
“菜鸟”、“粉丝”、“PK”、“雷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网络新词汇层出不穷。这些新词汇不止在网上盛行,有些甚至“跳”出了网络,出现在大众传媒上,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
面对这种网络语言的泛化,有人认为,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语言词汇,应当促进其发展;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一些年轻网民自娱自乐,应任其自生自灭。但不管如何见仁见智,有一点是确凿的:这些网络新词一旦脱离了网络环境和特定的受众,就会让很多人不知所云。
网络语言的产生,既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带来的新事物、新观念的社会背景,也源于网民们追求标新立异,以及网络交流所需要的迅速、简单等特征。对网民们这种追求新颖时尚的自由,应予以尊重。但同时,也不应放任这种语言直接出现在孩子的作业、媒体的报道,甚至政府公文中。如果随便把一些奇怪费解的语言文字引进来,不仅很多人不懂,而且也会影响现代汉语的纯洁性。
试想,如果孩子们对网络语言比对标准的现代汉语都熟悉,不仅会让语言变得混乱,而且会产生新的文盲。这种现象给我们加强语言规范、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语言的发展离不开规范。在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会有新词新语涌现,只有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和规范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新词新语,才会被吸收,纳入到语言体系中,进一步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而那些不规范、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不符合社会需求的词语,只能是短期内在小范围内流传,转瞬即逝。
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标准现代汉语,是经多年的提炼和规范而发展成的。很多语汇甚至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以流传。千百年来,语言就是在这种发展——规范——发展中不断演进的。只有规范才能为语言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平台,才能拓宽交流沟通的渠道,才能促使语言健康发展。任何语言词汇莫不遵循这个规律。网络的语言词汇同样如此。
面对网络时代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要树立科学的语言规范观,正确认识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加以引导和解决。
【小题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娱乐(   )  网络(   )遵循(   )
【小题2】根据意思对应的网络语言,填在括号里。
菜鸟 粉丝 PK 雷人
(1)该词缘于网络游戏中的“Playerkiller”,有挑战、搞掂、杀死、淘汰等意思。(   )
(2)新手,在某方面很差的人。(   )
(3)是英语“fans”的谐音。指“运动、电影等的爱好者” 的意思。(   )
(4)做出让人感到离谱,无法接受的事情,使其有被雷击中的感觉。(   )
【小题3】在文中找出合适的成语写出来。
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小题4】与“任何语言词汇莫不遵循这个规律。”这句话的意思相同的是(   )。
A.任何语言词汇都遵循这个规律。
B.任何语言词汇都不用遵循这个规律。
【小题5】你还知道哪些网络新词,请你在下面写一写,并写出它们的意思来。


【小题6】你觉得应当怎样看待网络新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08 04:32: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思维飞跃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
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
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
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漂浮感,“重”字一望
而沉坠。“笑”字令人欢笑,“哭”字一看就像流泪。
“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字一出现,
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出“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为人们打开一个个想象的天地。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名族像中华民族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1)这段话选自     
(2)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浮起——( )   悲伤——( )
喧闹——( )   渺小——( )
(4)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5)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它变成陈述句。



(6)文中的“……”意思是( )
①表示列举的省略    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③表示话未说完
请你也试着写一写。
或(   ) 或( )
(7)造句。
肃然起敬:     
(8)“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哭”字一看就像流泪。我还想到了其他的字,聪明的你,也来试一试。
    
    
    

同类题5

阅读理解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大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中,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小题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后面的括号里打“√”,并用另一种读音组一个词。
模仿  mó  (  )  mú  (  )
薄壳 bó  (  )    báo (  )
【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轻而易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线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按要求改变句型。
①工程师改进了船体的设计。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概括第3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
【小题5】科学家从蜻蜓、鲸、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示,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
【小题6】举两例来说说你知道的本文内容以外的人类的“老师”。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