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伞 的 故 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问:“要有把伞就好了。娘,咱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很久-( ) 困难-( )    落后-( )
(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4分
(3)这篇短文主讲 。2分
(4)“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原因是 2分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   这句话标明“我”   。4分
(6)用横线划出写我迫切需要伞和得到伞后激动心情的句子。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30 10:27: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我爱家乡的柿子树
我的家乡在安宁,那里的人们常在庭院中栽上惹人喜爱的柿子树。我爱家乡的柿子树。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经历了寒冬的柿子树,沐浴着春天的阳光雨露,开始吐芽抽枝、长叶,并开满了细小的黄色花朵。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渐渐地热起来。这时的柿子树,绿叶覆盖,舒展着粗枝大叶,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挡住骄阳,让人们在伞下乘凉。
金色的秋天来了,柿子树的一身绿叶悄悄地变红。青绿的果实也渐渐地变成了金红色。这时的柿子树,像燃烧的火球一样,装点着祖国河山。几经银霜,柿子树脱下美丽的红装,留下满树的又大又圆的果实,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在太阳下露出诱人的笑脸,仿佛在告诉人们:快来收获吧!
【小题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人喜爱   百花争(    )   摇摇欲(    )
(    )点河山   吐芽(    )(    )    (    )枝(    )叶
【小题2】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几经”是________的意思。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描写了________的景象。
【小题3】这篇短文按________顺序来写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花灯

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  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 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小题1】文中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小题3】文中第二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 
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八月,节日名为(______),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
【小题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默写两句描写我国某一传统节日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红花草

也许因为我在江南农村长期生活的缘故,我特别难忘那朴实无华的红花草。

红花草,也称紫云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南方的水稻种植区里,遍地都有它的足迹。还在早春季节,歇冬的农田毫无生机,倔强的红花草就从隔年的稻草周围争先恐后地萌发岀来。它那葱绿的羽叶,浅倚着冻土,嫩茎上开着朵带霜缀露的小红花,恰如举着一支小火把,把大地煨(wēi)得像块红玛瑙,真美。

然而,我对红花草的喜爱,还不单因为它那如火如荼(tú)的生命力,更在于它那朴实、崇高的情怀。

数九隆冬,万物萧疏,红花草却冲风冒雪地生长着,它的生命何等蓬勃!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红花草又无意争春,默默无闻地扎根成长,它的品格何等谦逊!暮秋降临,落英缤纷,红花草到了全盛时期:这时,它的花深藴肴醉香,香气弥漫,空气好像渗进了糖丝,使无数蜜蜂为之癫(diān)狂,终日绕着它采蜜。驰誉中外的“紫云荚蜜”,就从这时开始萌出那琥珀的柔光。一到插秧季节,红花草又慷慨地被翻进土里,泡入水中,变成了好的绿肥,为迎接更大的丰收牺牲自己。

红花草,活着,无意争春,一心为美好生活酿蜜;死时,默默无闻,死得其所,给永恒的土地再添厚肥。是的,红花草不名贵,不明艳,也难入观赏之林,但它那火苗似的不熄的生命,所需极少,贡献殊多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象征吗?

【小题1】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出表示时令推移的四个词语。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小题2】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应该是(   )。
A.总—分B.总—分—总C.分—总
【小题3】找出文中的过渡段,用波浪线画出来。
【小题4】根据文中的内容填空。
(1)红花草是一种_______________,主要生长在_________地区。
(2)文中既写了红花草如火如荼的生命力,又写了它朴实、崇高的情怀,但重点写的是___________
(3)作者借描写红花草的特点来赞扬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