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 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石的 美,可以用    等词语来形容。
2. 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   ),有( ),有( ),还有( )。这段文字运用了总——分的写作手法鹅卵石的 美,可以用词语   来形容。请你仿照上面这段文字的写作方法来写一段话   
3.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 ),又照着(    );
照着( ),又照着(   )。
4.这篇课文以“淞坊溪的冬天”为题,而文章中却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冬天来临前淞坊溪的景色,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3 10:34: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课外欣赏。(18分)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 )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 )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 )的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 ),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 )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1)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高雅——
无动于衷——
(3)公明仪给黄牛弹了 首曲子,首先弹的是 ,接着弹 ,最后弹 。黄牛对他弹的曲子的反应用一个词来表示,可以用 。(5分)
(4)人们对分明仪演奏的态度是: ;你觉得黄牛对他的演奏的反应是因为:     。(2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4分)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