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你使我想起了自己。我小时候是个骄傲的孩子,听到了一些夸奖,就觉得自己比谁都强。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当时我是不完全懂得的。青年时代因为写出了一点作品,也曾飘飘然过。那时候妈妈还在,虽已身患重病,还是不时地告
诫
( )我:不要忘记小时候班主任的教导呀!可惜那时候年少气盛,也并未真正入耳。直到以后不断碰钉子,这才慢慢理解了这些话的深意。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我还做得不是很好,但已经受益
匪
( )浅,能够保持平衡的心态,乐趣无穷了。这也是我虽已年
逾
( )古稀,身患重病,却至今仍能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题1】给划线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小题2】从本段中找出一个与“骄傲”意思相近的词。
骄傲:
______
【小题3】理解词意。
①受益匪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逾古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本段,你认为该怎样克服骄傲自满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21 11:34: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鼓励
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几个月后正式上岗。他给地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你显得含蓄,这叫深藏不露,很符合你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言。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短,使人显的利索、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
顾客听了,满意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交钱一边笑着说:“花的时间挺长的。”徒弟不知该怎么接话,站在一旁绞着衣角。师傅笑道:“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交款一边笑着说:“动作是不是太快了,15分钟就解决问题?”徒弟沉默不语。师傅笑着说:“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满意告辞。
晚上打烊。徒弟楞楞地问师傅:“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讲,我没有一次做对的。”师傅宽厚地笑道□□不错□每一件事都包含了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作用有二□对顾客来说□是讨人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利的话□对你而言□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因为万事开头难□我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刻苦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手艺更加精湛了。
【小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绞
着( ) 打
烊
( )利
弊
( )
【小题2】为文中□处填加正确的标点。( )
A :“,——,。,:,,;,,,。
B :“,……,。,。,,。,,,。
【小题3】徒弟一共给几个人理发,刚剪完时顾客都不满意,各人有何不同的反应?
【小题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师傅?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三改告示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城。齐白石义愤填膺,一气之下辞去了教授职务,在家闭门谢客。
一天,几个日本人以买画为名,找到齐白石,对他(恶狠狠 虚情假意)地说:“齐先生,欢迎你加入日本国籍,到日本定居。”齐白石(斩钉截铁 满怀歉意)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去日本,如果你们要我去日本,可以把我的脑袋拿去!”
几个日本人听了这话恼羞成怒,但又碍于齐白石的名声和才气,不敢发作,便(气冲冲 灰溜溜)地走了。齐白石心想:
于是,他当天就写了一个告示贴在门外,上面写道:“中外官长买齐白石之画,可以派代表来,不必亲驾到门。自古以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然而告示贴出以后,还有敌人的爪牙前来纠缠。齐白石感到告示写的不够分量,就换上一个 “停止见客”的新告示。过了几天,齐白石觉得这个告示还不太妥当,干脆写了四个字贴在大门上:“白石已死”。
齐白石写了三次告示(a表现 b以事告人)显示(a表现 b以事告人)了他高风亮节、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小题1】联系课文内容,在第2自然段的括号中圈出合适的词语。
【小题2】阅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括号里圈出“示”正确的解释。
【小题3】联系上下文内容,在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写齐白石当时的想法。
【小题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中,齐白石三改告示,他在第一次的告示中写道:
。
这样写是因为
;
在第二次的告示中他写道:
。
这样写是因为
;
第三次的告示是这样写的:
。
【小题5】读了课文,你认为齐白石是个怎样的人?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汉字大约产生于
多年前,它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
、
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2.在文字产生之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
”的方法,还有人曾经使用过“
”。
3.在我国传说中是
创造了汉字,汉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
同类题4
课外类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一个城里长大的“九零”后,只懂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知劳动的(味道 滋味)。爸爸妈妈从来不让我干家务活,认为我还小。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毛主席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可惜我一直没有动手的机会。
终于,我(抓住 逮着)了机会。一天下午,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决定尝试一下劳动,让爸爸妈妈对我刮目相看,哼,别小看人!
说干就干。我要干什么“伟大的壮举”呢?其实就是炒菜花。菜花呢?妈妈已经买回来了,也切好、洗好了,趁妈妈出去,我乘( )机下手。
我切我切我切切切,我在菜板上切蒜头,一不小心手指头被切破皮了,那疼啊!想到家里没有人,哭也不是办法,只好悻悻地拿个创可贴包起来。切好了蒜,倒油,“扑哧”一声,油溅得我全身都是,“妈呀!”我终于大叫起来。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将切好的蒜头和菜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并往锅里扔( )了进去,不管不顾地随意翻炒几下,记得妈妈平时都加水,但我已忘记加多少水,随意啦,我大手一挥,一碗水倒了下去,盖上锅盖,一会儿又打开锅盖翻炒几下……这样来回几次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菜花终于在我的不断翻炒下熟( )了,能吃了。我把“炒菜花”(不知道能不能叫菜)放到盘子里,等待着爸爸妈妈回来验收。
熟悉的脚步声传来,是爸爸妈妈。尝着我炒的菜,爸爸妈妈说:“没想到你还会炒菜,我们闺女长大了!”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我说:“没有什么意见吗?我知道这菜很难吃。”“嗯……就是太熟了,造型也不是很好看,但还能吃,不像我第一次炒菜是半生不熟的。”爸爸说。
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劳动是最快乐的,女儿当自强!“你快乐吗?我很快乐。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哼着这快乐的小曲我快乐极了。我终于知道劳动的滋味了,那是快乐的滋味。
1.为加点字注音。
2.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
3.为短文自拟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九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伟大的壮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刮目相看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在劳动中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这篇课文以安妮·沙利文自述的方式,饱含情感地描写了海伦·凯勒老师对她的教育,令其终身受益。(______)
2.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因又聋又瞎而生活在沉寂和黑暗的世界里。(______)
3.老师理解“我”的原因是她自己就有一段类似的经历。(______)
4.全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的。(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鉴赏
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