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菜市场
星期天的早上,我兴冲冲地随妈妈一起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
这里的蔬(shū)菜又多又好。西红柿个大皮薄,让人看着就想吃。嫩绿的黄瓜遍身是刺,有的头上还顶着小花呢!紫色的茄子有圆的,有长的。油菜新鲜极了,有的叶片上还有露珠呢!还有雪白的萝卜,细长的丝瓜、翠绿的柿子椒(jiāo)、胖胖的冬瓜……
我和妈妈边走边买。首先选中的是一位阿姨卖的扁豆,我走上前去问:“阿姨,您的扁豆多少钱一斤呀?”阿姨笑着说:“小姑娘,一块六一斤,你买多少?”“太贵了,一块五吧!”一旁的妈妈开始讨价还价。阿姨犹(yóu)豫,(yù)了一下,和和气气地说:“行,您买多少?”见阿姨答应了,妈妈就挑了一些,一过秤,刚好2斤,妈妈付了钱,我就高兴地拎(līn)起菜往前走。接着,我又看见了爸爸爱吃的土豆,赶紧跑过去,挑了几个个大的,叫妈妈买了下来。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小伙子的摊(tān)位上,买了一大块冬瓜。
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满载而归。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兴冲冲(    )和和气气 (    )
2.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3自然段,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描写蔬菜颜色的词语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8 07:57: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很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一只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蠓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 反抗)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好奇心像出笼的鸟一样抵挡不住,驱使我生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偷偷 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了。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孤注一掷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破釜沉舟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强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令人心惊胆寒。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过了些天,我惊恐稍定,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那一窝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小题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破釜沉舟:______________ 
惊魂稍定: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我”捅马蜂窝的过程,作者的心理不断发生着变化,请依次写出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惊胆寒→吃惊→___________
【小题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嗵”“沉甸甸”“一团”“腾空而起”能品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站在一旁,好奇心像出笼的鸟一样抵挡不住,驱使我生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
(“那”指的是什么?从语言特色、结构方面的作用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为什么会有“罪孽感”压在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章②至⑤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阅读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题文)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 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敬 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我对松树总是怀有(瞻仰 敬仰)之心。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健壮 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树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读短文,用“√”标出短文括号里合适的词。
2.“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 松树的风格是什么?
    
    
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特点之一是“借物喻人”。请用“ ”画出文中的借物喻人的句子,然后想一想,作者借松树喻的什么人?

4.把表现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抄下
来,然后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