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理解。
那倾斜的伞
很小的时候,我十分喜欢下雨。
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住外公的胳膊。于是,我们便走进了这片雨的世界中。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成墨绿色的,绿得那样深,绿得那样扣人心弦。望望外公,外公头顶原应墨绿色的天空已经破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搞的,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外公,你肩膀都被淋湿了,快擦干呀!” 你有没有被淋着呀 外公问 啊 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 外公开心地笑了起来。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是干的,一半是湿的。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都和以前一样。“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颤的声音。我抬起头,这才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相同的事,①这仍然是把倾斜着的伞。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 温柔)的伞,我会永远(怜惜 珍惜)它,爱护它。②从此,我总盼着下雨。
1、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给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不解( ) 惊奇( )
4、请用“||”将文章分为四段,并写出段意。
  
  
  
  
5、联系课文内容,在文中标有序号了地方补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6、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写在下面。
  
  
7、“我”为什么喜欢下雨?
  
  
8、为什么“我”发现头顶的天空是墨绿色?“扣人心弦”是什么意思?这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2 02:52: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态灾难:草原变煤坑,假羊骗游客
霍林郭勒位于科尔沁草原北端,近年大肆开采煤矿和发展电力、化工项目,导致荒漠化严重。当地政府竟用石膏雕塑羊群,造假景观,欺骗游人。
霍林郭勒在蒙古语是“美食河”之意,意思是牛羊放牧畅饮之地,号称有“中国最好最美的草原”。相传1500年前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牛羊”,就源于此和相邻的呼伦贝尔草原。记者抵过时正值严冬,当地冰天雪地,草原枯黄;加上到处是黑乎乎的煤场和喷着浓烟的烟囱,实在令人失望。
正当记者陷入沉思之时,猛见国道两旁出现成群的牛羊、成队的骆驼、昂首的骏马和美丽的鸵鸟。奇怪的是这些草原生灵在呼啸的北风中,竟一动不动,仿佛被冰雪冻僵般。下车走近才发现,原来那都是假的,是用石膏做的仿真品。远看美如画,近看却是假,记者一时不知该赞还是该骂。
【小题1】给文中横线的字注音。
风吹草低牛羊(________)
【小题2】找文中的语句来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说说那里的人们为什么要造假羊,假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正当记者陷入沉思之时,猛见国道两旁出现成群的牛羊、成队的骆驼、昂首的骏马和美丽的鸵鸟。”记者在深思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远看美如画,近看却是假,记者一时不知该赞还是该骂。”你认为是该赞还是该骂,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5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气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混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小题1】第1段中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小题2】用简明的语言表述黄河流域之所以能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第4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第3段开头的“相传”相传和第4段第一句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请分别说明。
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本文为什么用摇篮比喻黄河?请用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京腔的韵昧
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高兴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酽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但自己感觉最好的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了。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至今,那几个老北京在秋雨之后的对话我还能脱口道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诱惑着我对北京的向往,“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在北京待了一周,上天安门,穿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钻王府井大街小巷,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种特别的京味儿:频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劲儿,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原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儿,有的透着大气,有的则臻于一种雅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足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几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中一位老人没座位,便主动地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几十足的招呼特别富有质感与热度。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
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小题1】“望京兴叹”一词活用了成语_________,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题“京腔的韵味”指的是文中的“京味儿”,说说“京味儿”有什么特点。
【小题3】“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