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理解。
白洋淀由九十多个浅水湖组成,湖边长满了芦苇大大小小的村子就分散在相连的河淀上,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夏天,整个白洋淀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湖面上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枝枝荷花摇摇摆摆。那些荷花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红的,真好看!湖中心,渔舟三五成群渔民们一会儿张网,一会儿收网,那些网就在湖中上下翻飞。等到鱼儿满舱的时候,渔舟就一个跟着一个向村边划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望无边”词语的意思。
 
(2)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3)用“    ”画出描写渔民们紧张劳动的句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3 05:38: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二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都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个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妈妈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妈妈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    这朵是奖给你的 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    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是啊,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1.给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guì gui) 从(cōng cóng)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讶——( )   观赏——( )
3.在文中第7自然段的空白处中加上恰当的标点。
4.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同学们“惊讶”是因为什么?第二次“惊讶” 又是因为什么?
5.阅读短文,在你认为理解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1)小女孩关心妈妈是对的,但不该摘学校里的玫瑰花。( )
(2)校长又给小女孩摘了两大朵玫瑰,是奖励小女孩的诚实。( )
(3)校长应该教育小女孩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更不该又给小女孩摘两大朵玫 瑰。( )
(4)再美的玫瑰终有凋谢的一天,只有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之花才会永不凋谢,令人赞叹。( )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大自然
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爱,而藏在我内心深处永恒的爱却是对大自然的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我爱的对象。总之一句话,我爱大自然的一切!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她把四季风景送给了人类。不管是暖风阵阵的仲春,烈日炎炎的盛夏,秋高气爽的深秋,还是银装素裹的寒冬,都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裁缝。她挥动自己神奇的剪刀,为森林、山峰裁剪了一套又一套的衣服。首先,她给它们做了一套浅绿的衣装,让春姑娘给它们穿上;接着,她又做了一条色泽鲜艳的裙子,让夏小姐给它们换上;之后,她又做了金黄色和银白色的大衣,让秋冬两位使者带来。就这样,一套又一套的神奇而美丽的衣装,给大地、森林、山峰增添了光彩。
大自然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她派松树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的道理;她让绿叶告诉人们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要报酬的道理;她又叫小草告诉人们顽强生存的道理。人类在这位神奇老师的指导下,不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
大自然又像一位慈母。她抚育弱不禁风的小花,锻炼身体强壮的大树。她让人们在树下遮阳,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她让人们摘树上的果子,她让人们畅游河里的清水……人类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成长,她也心甘情愿地去奉献自己。
大自然又像一位严父,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从不宽容。
因为这一切的一切,我才爱大自然,爱她的神奇、善良和美丽。
(1)词语搭配连线。
暖风阵阵的 深秋 默默无闻地 小花
烈日炎炎的 寒冬 弱不禁风的 奉献
秋高气爽的 仲春 心甘情愿地 景色
银装素裹的 盛夏 回味无穷的 工作
(2)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①大自然像( )。 ②大自然像( )。 ③大自然像( )。
④大自然像( )。 ⑤大自然像( )。
(3)文章第6自然段写得很简练,你能模仿上文为它做补充吗?请你试一试。
大自然又像一位严父,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从不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写出一首描写春夏秋冬任何一个季节的古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到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______船员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_____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淡水、粮食和蔬菜在一天天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正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忽然想起了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那个实验,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他下令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成一条长二千多米、宽十多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屑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得路上的坚冰全部融化了。在大家的跳跃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启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小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    )的实验  (    )的碎布  ( )的暴风雪    (    )的航程
(    )地躺    (    )地欢呼  ( )地前行 (    )地融化
【小题2】文中“____”线上应填写的关联词是( )
①无论……都…… ②因为……所以……
③尽管……也…… ④虽然……但是……
【小题3】富兰克林和“高斯”号船长所运用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重点写的是( )。
A.富兰克林小时候做的实验。
B.“高斯”号被困的原因。
C.“高斯”号的脱险过程。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乘船的董颖吓坏了,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经过、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大舜”号被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当董颖再来向他伸出手时,一个巨浪已经将他卷入海底......

董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代了......

救生筏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生大哭。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她要将故事告诉所有的人。

【小题1】第一自然段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用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救生筏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情况的___。
【小题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