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猴子种了一棵梨(lí)树苗,又浇水,又施(shī)肥,等着将(jiānɡ)来吃梨子。
正当小梨树快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yā)哇(wā)哇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有句农谚(yàn):梨五杏四。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bá)掉梨树,改种杏树。
正当杏树快成活的时候,一只麻雀(má què)喳喳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杏树呢?有句农谚:杏四桃三。杏树四年才能结果,你等得及吗?”
猴子一想:“对,四年太长了,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杏树,改种桃树。
正当桃树快成活的时候,一只杜鹃咕咕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桃树呢?有句农谚:桃三樱(yīnɡ)二。种桃树再短也得三年才结果,你不着急吗?”
猴子一想:“对,三年也太长,我还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
可是,猴子左等右等,樱桃树却一直没有成活。
就这样,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
(1)都有谁给小猴提了建议?
    
(2)你来评价一下文中的小猴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5 02:43: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 气势汹汹, 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小题1】给上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小题2】本文选自施耐庵写的长篇小说《______》。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形象,如宋江、____、____等。这部长篇小说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_____、_____等。
【小题3】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林冲看他    气势汹汹,    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
A.因为……所以……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D.不是……就是……
【小题4】“措手不及”的意思是(  )。
A.手不知放哪里好B.临时来不及应付C.手够不着的地方D.比不上
【小题5】下列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使”,一个“还”,写出了洪教头的步步紧逼和林冲的礼节性防守。
B.“把火烧天”写出了洪教头欲置人于死地,“拨草寻蛇”写出了林冲点到即止。
C.文中洪教头和林冲两人的动作形成对比,烘托出了洪教头的勇猛无敌。
D.洪教头的动机是恼恨林冲和赢得银子,而林冲是出于无奈、礼节性应对。
【小题6】请用简洁的词语分别概括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1)林冲:_________________
(2)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
【小题7】选文的主人公是林冲,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洪教头,这样安排是否喧宾夺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 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间:“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小题1】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比较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公正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②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鸦 阵
故乡失去的景观很多,鸦阵是其中之一。
鸦是指乌鸦,我们这地方土语叫“老鸹”。五六十年代,这种鸟儿很多。几乎每个村庄,那高高的树梢间都有乌鸦筑的巢。未进村,远远地就可以看见。那乌鸦巢也是乡村的景观之一吧。它使我们感到,鸟儿和我们人类住在同一个村庄。
出沛县城向西北,三里一堡,二十四里路共八个村庄。我们住的村庄叫四堡。我们村的地半沙半淤,称不上沙土窝,再朝西北,到六堡、七堡、八堡,就是沙土窝了,那是“微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土质瘠薄,多碱,比较适宜种的庄稼有花生、红芋。我们称那个地方叫沙土窝,也称花生窝。每年秋天到刨花生的时候,便常常会形成这样的景观:成千上万只的乌鸦从西北飞来,像一片黑压压的乌云,遮天盖地,带起一阵狂风,这便是鸦阵。这鸦阵很惊心动魄,显示出鸟类的一种气势和威风。当鸦阵过来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便挥着手臂朝那天上的乌鸦呼叫:老鸹老鸹使风来,给我削个花生来。这鸦阵竟使我们的童年变得欢乐无比。
鸦阵的形成,自然和那沙土窝的花生收获有关。刨花生总是刨不尽的。那收获过的花生地,正是乌鸦觅食的好地方。于是,这季节聚集了成千上万只乌鸦也就不足为奇。
后来,这鸦阵便消失了;再后来,在故乡的天空或树丛,连乌鸦也很难见到了,因为这地方已容不得乌鸦的生存,它们或被农药药死,或为逃避猎枪的追捕,而迁徙到山区去了。
自然界不仅有鸦阵,还有其他动物的阵容。如某天某个时辰,突然有人发现大批的燕子飞过,或是麻雀飞过,喜鹊飞过,甚至看见有成群结队的黄鼠狼穿过大路。至于在水中,成群的鲤鱼,或是成群的黑鱼、鳊鱼、鲢鱼……可称之为鱼阵。
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世界同样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神奇、充满梦幻的世界。
而现在,这种景观是越来越少了。多么希望故乡在创建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动物们留一片生存的环境。这地球,毕竟不只属于我们人类。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鸦阵    ( )的庄稼    ( )的地球
( )的世界    ( )的花生    ( )的环境
(2)作者为什么无比怀念家乡的鸦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你读到“微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你的眼前展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么希望故乡在创建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动物们留一片生存的环境。这地球,毕竟不只属于我们人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与自然界的万物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请你具体发表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类文阅读。

猴子的启示

一位动物学家为了证明猴子有无合作与公平意识,他做了一个实验:把猴子甲和猴子乙用一道开了一个小洞的玻璃墙分隔开来,然后他给了甲一块尖状石头,给了乙一个用硬塑料纸封了口的透明大盒子——里面装有六枚果实。只见乙开始在抓耳挠腮地想开启盒子的办法。这时,甲就赶忙把那块尖状石头从玻璃墙的小洞口递给了乙。乙拿到石头后,就用它砸开了盒子的塑料封口。动物学家以为,乙付出的力气多,功劳大,它要么会独吞了六枚果实,要么只给甲分一小部分。但结果出乎了他的预料:乙取出果实后,毫不犹豫地把其中的三枚从小洞口递给了它的合作伙伴。

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个实验后,不禁惊叹于猴子的智力水平了,甚至可以说,它们的合作与公平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要比有些人强得多。

一个人要想干成一件事情,就必须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在合作中充分考虑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弥补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并且要懂得多为合作者着想——只有这样,你才会用自己的善良和诚信的品格在人生的道路上建起许多通向成功的桥梁,最终摘取到梦寐以求的甜蜜果实!

【小题1】动物学家用猴子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如果这两只猴子都有私心的话,可能会产生哪两种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什么是“合作与公平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猴子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遇到过需要与别人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自己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今后打算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