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文理解。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现了女娃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3 03:4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三)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把画线的部分画上句读停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天
雨
墙坏。( )
(2)暮而果大
亡
其财。( )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同类题2
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释加线的词语
孤帆远影
碧空
尽,
唯见
长江天际流。
碧空:
_________
唯见:
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内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小题1】解释词语。
① 时习:
② 说:
【小题2】这一则主要讲
的愉快,
的珍贵,
的修养。
【小题3】“不亦……乎?”相当于今天的_______句式,用疑问的语气来表示_______的意思。
【小题4】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同类题4
《学弈》这篇古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用“/”画出《精卫填海》的朗读节奏。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相关知识点
阅读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