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品读。
橡皮辊
美国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个普通的橡皮辊。
7年前的9月11日,一个令全世界悲愤的日子。当恐怖分子劫持的第一架飞机撞到世贸大厦北楼时,一架电梯在巨大的爆炸声中停在了第50层。
不幸,有6位乘客被困在里面。他们心急如焚,又哭又喊。只有一个人保持着镇定,他叫代姆克·佐尔,是大楼里的清洁工。佐尔大声说道:“不要慌,大家不要慌!现在要齐心协力,把电梯门扒开。”在危急关头,他们用尽浑身力气,终于把门打开了。
然而,他们的面前并非豁然开朗,而是一堵厚厚的墙。人们重新陷入了绝望,只有佐尔还在思考。佐尔用手中的橡皮辊敲了敲墙,发现它并不是混凝土制成的。他立刻想出了起死回生的办法,先是拆下橡皮辊上的刀片,再用刀片凿墙。凿啊凿,不停地凿……”佐尔累了,再换其他人。45分钟后,他们终于凿开了一个小洞,此时此刻每个人都热泪盈眶。6个人急忙从洞口钻出去,沿着楼梯向下跑,跑出北楼不到5分钟,大楼就在震耳欲聋的声音中轰然倒塌。
一个平常的橡皮辊,拯救了6条宝贵的生命。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张(   )   希望(    )   鸦雀无声(    ) 从容不迫(    )
(2)给下列句子换换说法。
一个平常的橡皮辊,拯救了6条宝贵的生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豁然开朗”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越过这堵墙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不同的角度给文章换一换题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8 04:57: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风流天子妙联显风流
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有名的风流天子,他统治时期处在著名的康乾盛世的后期。他本人文学功底深厚,也爱好对对联,常常与周围的大臣们联对取乐。他也喜欢微服私访,与几个喜爱的大臣一起到江南地区考察民情。
有一次,他到江南地区微服私访。这一天,他们来到了天堂一般的杭州。当时杭州正在进行科举考试。杭州的一名主考官发现有两名考生的水平都很高,难分他们的高低。正好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到这里,便请乾隆皇帝定夺。乾隆皇帝于是召来了两名考生,出了一联让他们对:
“烟锁池塘柳。”
其中一个人听了上联,转身就走。另一个人想了很久,对不出下联,也只好转身走了。于是乾隆皇帝对主考官说,前一个人为第一名,后一人为第二名。并解释说,“烟锁池塘柳”是一绝对,不能对出下联,因为上联中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作偏旁,用的是联旁格,怎么不是绝对呢?前一人一听便知是绝对,可见比后一人的思维敏捷,他当然应是第一了。
但是,正当他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同行的纪晓岚却说:“皇上,微臣有一下联,不知可否?”乾隆当即叫他对来。他便对出了下联:
“炮镇海城楼。”
乾隆皇帝点了点头,说:“对是对得不错,可惜与联上联的偏旁相重复,平仄也欠缺。”纪晓岚又说出了另一下联:
“秋深梵寺钟。”
乾隆皇帝说:“又重。”他又对:“港城铁板烧。”
乾隆皇帝又说:“再重。”他又对:“冀献陈忠粟。”
这下乾隆皇帝才说:“有意思了。”纪晓岚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作偏旁对“金、木、水、火、土”五行作偏旁,可谓构思巧妙。乾隆皇帝一边夸奖纪晓岚对得好,一边又出了一上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
言下之意是说,你纪晓岚再聪明,象天上的星星,也还不是被我利用了吗?当然,此上联也用了纪晓岚刚刚用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只见纪晓岚不慌不忙地对出了下联: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用“春、夏、秋、冬”对乾隆皇帝的“东、南、西、北”,可谓天衣无缝。
(1)为文中加点的字标上正确的拼音。
杭州( )解释( )
当即( )夸奖(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侃侃而谈:
天衣无缝:
(3)写出下面各字词在文中对子所对应的事物来。
朕—— 启明——
南箕北斗—— 摘星手——
(4)乾隆皇帝考两考生对联,两人都没有对上。为什么先走的是第一,后走的是第二,他这么评判的原因是什么?


(5)纪晓岚的最后一个下联对得好不好,为什么?请你站在乾隆皇帝的口气来说一说。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