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银 梨 树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银梨树,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树!

【小题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__________)的细雨    (__________)的露珠   (_________)的绿叶
(__________)的梨花    (__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_)的海洋
【小题2】“蒙蒙细雨”中的“蒙”,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应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应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画。“蒙”字的注释有①没有知识,愚昧。②覆盖。③受。④形容雨点细小。在“蒙蒙细雨”中,“蒙”应选第(______)种注释。
【小题3】读短文,找出梨果的特点填空。
(1)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色:开始呈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
(3)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5 06:50: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日夜景

夏天的夜,带着温馨的夜风,带着热闹的蛙声,静悄悄地走近了我们。

翘首昂视,一匹柔美光滑的蓝色绸缎披盖了整个夜空。几颗星星眨着慵懒的眼睛,簇拥着一轮明月。它像一个闪闪发光的玉盘悬挂在天际,把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我远远地凝视着它,觉得它远得如同缥缈的仙境。可忽而我又觉得它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仿佛可以看见玉兔在月桂树下捣仙丹的情景。我漫无目的的沿着湖边走,在湖水的倒映下,我看见它正悄悄地跟着我,一刻也不分离。突然间,我竟然对它生了气。在这样静寂的夜晚,我本可以一人独自漫步,偷偷的想自己的心事,可是它却偏要跟随着我,窥探我的内心世界。看着湖里得意扬扬的它,我猛地拾起一块石子,扔向水中的月亮。水里的玉盘被打碎了,化作千万条银鱼在湖面上翻飞。

听!草丛里,小河边,青蛙、蝈蝈、蛐蛐正欢快地唱着小夜曲,举行夜间音乐演奏会呢。噢,是我错了,夏日的夜本来就是属于大家的,美好的事物本该众人拥有的,我怎能单独享受呢 我抬起头,歉意地对月亮笑笑,它像刚才一样,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我。身旁的冬青叶子在月亮下,像上了蜡似的,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虞美人羞涩地在黑夜中展开花蕾。鲜红的花朵在柔美的月光中,像一颗颗红玛瑙,又似一只只小灯笼。辽阔的田野早进入了梦乡。那翡翠般的禾苗,那崎岖不平的田埂,那发散着宜人芳香的小花,在这温馨的夏夜里也闭上了蒙眬的睡眼,在风儿轻柔的吹拂下,在青蛙欢乐的伴奏声中做着香甜的梦。

哦,迷人的夏夜!

【小题1】写出下列各字的形近字,再组词。
歉___ (______) 拥___ (______)
眨___ (______) 漫___ (______)
【小题2】在文中用“_________”画出两句拟人句,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翘首昂视空中的明月,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中,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描写夏日夜景?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夜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哦,迷人的夏夜!”这一句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抒发作者感情
B.过渡,承上启下
C.总领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同类题4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是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在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小题1】在作者看来,第①自然段中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③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⑥自然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⑧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