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笋

春雨蒙蒙,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嘀嗒,嘀嗒,小水珠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去了。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吸着母亲的乳汁,吸呀吸,积聚着力量。

【小题1】照样子写词语。
例:红艳艳
绿________   翠________
【小题2】在文中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    ________
【小题3】填空。
(1)春雨蒙蒙,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____________。
(2)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11 04:19: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雾
我喜欢那使世界呈现出朦胧之美的雾。我赞美雾之神那种象征派诗人的一般的笔法。有人说过:落雾的时候,世界整个地变成了一间白色的屋子,而这屋子既没有门,也没有窗,你既无从进来,也无从出去,只有在那一片白色的氤氲中,和自己的影子捉迷藏。这真是一种有趣味的说法。
古今诗人吟咏雾的词句很多,宋代的词人秦观曾写过这样的句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这八个字已在纸上展现那一片微茫的境界。
美国一位现代诗人桑德堡也曾写过:“雾来了,附在小猫的足上。”他的想象的确非常丰富,还有什么比猫更能表现出那轻而且软、落地无声的雾呢。
在雾中,一个富丽堂皇的世界是隐去了,我们徘徊雾中,正如读到一首意境高远、含蓄深厚的诗,其妙处,原只可以意会。当你融着一片浓雾,忽然听到你熟悉的那条小河的潺潺水音,那份喜悦,不是在阳光朗照时所能体会得到的。
我喜欢雾霭烟横的晨昏,一如我喜欢晓阴翳日的微雨天气。薄雾与轻阴笼罩下的世界,虽然是那样的迷离恍惚,使人有无处不凄凉之感,但是霏雾弄晴的光景,不是已予人无限的希望吗?
浓雾微阴之后,必能看到更灿烂的阳光。
【小题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朦胧——(  ) 熟悉——(  ) 恍惚——(  ) 含蓄——(  )
【小题2】按要求摘抄句子。
①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文中找出一个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 “雾来了,附在小猫的足上”写出了雾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那份喜悦,不是在阳光朗照时所能体会得到的。与这句话句意不同的一项是(  )。
A.那份喜悦,是在阳光朗照时所能体会得到的。
B.那份喜悦,不是在阳光朗照时所能体会得到的。
C.那份喜悦,是在阳光朗照时所体会不到的。
【小题5】画线句子在文中起__________作用。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儿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小题1】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  ”从文中画出来。
【小题2】读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思考:这些描写采用了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小题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1)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刻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趵突泉

老舍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这水就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小题1】读文,填写下面表格。
自然段
观察地点
所写景物
写景物特点的词句
 顺序
(1)
西门外桥上
溪水
 
 
(2)
 
 
 
 
(3)
 
 
 
 
 
【小题2】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填空:作者看到三个大泉不停地冒时想到(    ),这里的(   )是把泉当作人来写。由眼前景象作者还想到了( )的景象,整段既写所见,又写所想所感。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概括第3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