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拓展阅读。
三顾茅庐(节选)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小题1】给下列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时
辰
(chéng chén) 半
晌
(shǎng xiǎng)
【小题2】仿照下面的句子,用标下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他们
来到
隆中,
只见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翠绿的颜色又浓又润,像是快要滴下来似的。( )
②在混乱时局中各路称霸一方的人物都纷纷起来争霸称雄。( )
③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 )
④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 )
【小题4】文中写刘备来到草堂准备见诸葛先生,用了不少的神情、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求贤若渴、胸怀大志的君主形象。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这些语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3 09:02: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
小猴吃西瓜
小猴跑到西瓜地里,他第一次见识西瓜,感到很有趣,摘下一个西瓜就要吃。
旁边一只小牛见他把滚圆的西瓜往嘴里送,就对他说:“你大概不会吃西瓜吧?我来教你……”
小猴很不耐烦地打断小牛的话说:“不用你教!不用你教!”说着他一口咬下一块西瓜皮,嚼嚼没味道,生气地把咬破的西瓜往地上一扔说:“不好吃!不好吃!”
小牛告诉他:“谁让你吃皮呢?吃西瓜,应该吃里头的瓤啊!”
(1)吃西瓜应该吃( ),而小猴吃的是( ),所以小猴觉得西瓜( )。
(2)当小牛要教小猴吃西瓜时,小猴是怎么做的?用“
”画出来。
(3)我想对小猴说:“
”
同类题2
课内阅读。
1.“我”写的第一首诗真的是好到极点了吗?是母亲不会欣赏吗?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我”的第一首诗,父亲是怎样评价的?他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是怎样影响“我”的人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内阅读
岁月流逝,很多年又过去了。我成了个“著名”作家,书店里在出版我的小说,舞台上在上演我的戏剧。今天,当我被无数“表扬”和“批评”包围着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第一首诗”和它引起的小插曲。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
惧
怕( )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样“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 )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
(1)为文中加点字写上正确的读音。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竭尽全力:
(3)文中“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什么?
(4)作者提到的“两种评价”有什么作用,结合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同类题4
课内阅读。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我约上小赵,匆匆忙忙走了。
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哪知来得太早,还没有一个人影,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里面没有灯光,人都在睡觉。
1.以上两个自然段选自课文《
》。
2.用“
”画出母亲送“我”的句子。从( )这个词可以看出母亲的心情很复杂。母亲会怎么想?
。
3.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受?
。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
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辽远-( ) 柔和-( )
(3)作者在形容歌声如珠子时,用了一系列动词( )( )( )( ),增强了动感,描绘出唱段的感染力。
(4)读完这段话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相关知识点
阅读鉴赏
现代文阅读
体裁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