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嘎地停住了。我刚扭过头,这辆车后座旁的窗帘唰地拉开了。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了我的眼帘。啊!我仔细再看看,真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
其实,我只是让汽车剐了一下,衬衫剐破了,后背蹭破了一点皮,有啥要紧?
自己回家上点药就行了。可是,遵照总理指示留下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却坚持让我坐进“红旗”轿车,汽车很快开到了医院。检查将近结束时,总理打来电话,询问我的伤情和检查情况。后来,国务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匆匆赶来了,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的确良衬衫,要我穿上。从这件小事上,我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1.把文中画“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周总理的神情?请你用“
”画出来。
4.找出短文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8 05:4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小的原因是( )
A.被他欺负的动物请求小狐仙把他变小了。
B.他得罪了小狐仙,小狐仙把他变小了。
C.他因为撒谎骗人,被小狐仙变小了。
D.他因为偷吃东西,被小狐仙变小了。
同类题2
下列不是下雨前的现象的是( )
A.燕子飞得低
B.小鱼游出水面
C.小兔去割草
同类题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稷、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龟纹:
(2)黍稷:
2.这段话主要讲了
。
3.仓颉开始创造字模仿了什么?他后来又根据什么来创造文字?
同类题4
阅读检阅台
红花和绿叶
夏天来了,花园里飘来阵阵幽香。有一朵漂亮的红花歪着头,指着身旁的绿叶说:“瞧你,长得多难看,还和我站在一起,快离我远一点。”绿叶听了心里很难过,但它忍着,不作声。
夜里,忽然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红花被风雨打得左右摇晃,抬不起头来,它害怕得呜呜哭了起来。绿叶却坚强地挺立着,一点儿也不怕。它用力地张开手臂,为红花挡着风雨。
天亮了,风止了,雨停了。红花难为情地说:“绿叶,谢谢你!你勇敢、坚强,更可贵的是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我是中看不中用啊!”
不要这样说绿叶温和地说你的美丽也点缀了大地啊
在晨光里,它们靠得更近了!
1.在文中“”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2.用“——”画出红花嘲笑绿叶的句子。
3.在风雨中,绿叶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来。
4.红花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白杨礼赞(片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堤力口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1.短文写了白杨树的普通又不平凡。“普通”是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 。“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的干,________的枝,叶子也绝不________,表现了它________的性格。
2.本文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谁的什么品质?
相关知识点
阅读鉴赏
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