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姥姥的剪纸》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9-02-26 10:45: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理解。
蜜蜂
①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因为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得得”,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
②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举头看见这“嗡嗡”“得得”之声的。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③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攒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
④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攒,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得,得”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得得”,一直继续到现在。
⑤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了生活也须碰到这许多钉子。我诅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可即。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
⑥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我家祖母年年养蚕。每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为了一双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当作燕子的门,那双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稍敛住,穿过这洞。这般情景,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攒得出去。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地,没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
⑦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这里钻,应该回头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的不能工作。除非给他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
⑧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好把窗开开,让我们这蜜蜂得到出路。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我们做工都很疲倦了,那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
⑨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门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却了。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杀了。
【小题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第②段加点的“才”字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中“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全文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文章结构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屋顶上的月光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千米的汉堡拜师学艺。
虽然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意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和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人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潸然泪下。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个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地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一偿宿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到达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结合选文解释词语。
脱颖而出: 
如泣如诉:
潸然泪下:
语重心长: 
2.选词填空。
果然 居然 显然
(1) 他囊中羞涩,剩下的钱(   )不够一星期的学费。
(2) 他博览群书,虚心求教,力争在全国竞赛夺魁,(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冠军的宝座。
(3) 一向惜钱如命的他(   )请同事到五星宾馆吃饭,着实让大家吃了一惊。
(4) 在众人追问下,他支支吾吾的,(   )他在说谎。
3.读句子仿写。
“音乐如泣如诉,身世坎坷的感叹,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有……有……更有……:
4.反复读读选文,想想是什么使巴赫最终获得了成功?
5.“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到达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对这段话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