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无所不知的妈妈(节选)
我的妈妈是一个和蔼可亲又聪明的人。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她让我们明白( )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
怀特先生时常来我们家,他是爸爸的一个好朋友。他十分( )可怜,因为他不能很好地说话——他口吃得厉害。
妈妈总是告诉我们五个孩子不许笑话怀特先生,我们当然也尽力( )按她说的去做。不过那天吃饭时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因为怀特先生怎么也说不上话来。他一个劲儿地说“面——面——面”,我们知道他想要面包。看到他急得满头是汗,妈妈知道我们马上就要哈哈大笑了。她突然边笑边说:“孩子们,看我干了些什么?我把糖放在约翰的肉上了。”我们五个借机痛快地大笑起来。妈妈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朋友不只是对别人表达一种温情,还需要用机敏的言行使别人免于受伤害。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彩、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绒、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 (chuǎng)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 )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 )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 )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 )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