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类文阅读。

黄河羊皮筏子

自古,黄河上漂着两种皮筏子:一种是牛皮筏,它编圆木为排,下拴数十个牛皮囊,载重可达数十吨。牛皮筏多用于货运,从兰州直达包头,到达目的地后,“筏工”将船上的货物卖出,将架船的圆木也卖掉,然后雇骆驼队驮牛皮袋返回,以备下次再用。另一种是羊皮筏,它“体形”较小,负重亦较轻,以客运为主。用羊皮筏送人渡河,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的黄河沿岸,尤以兰州一带为多。

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浮已有2000多年历史,成为黄河上的一大景观。黄河上也曾出现过巨大的筏子满载货物缓缓顺流而下的热闹场面,羊皮筏子对于新中国初创时期的建设起过作用,修包兰线铁路时,有些铁轨就是用羊皮筏子运过黄河的。但随着黄河上的桥梁越修越多,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羊皮筏子这盛极一时的交通工具,在今天已经变成胆子大的游客的游玩项目。

现在黄河的水情不像从前那样险恶了,为了安全,羊皮筏子也只在比较浅的水域行驶,因此坐筏子的感觉也少了些惊心动魄。坐在筏子上,低头看着黄河水从羊皮囊的空当中悠悠穿过,向下伸手穿过木架子就能撩到凉凉的河水。更奇妙的是,筏子随着水波荡漾晃晃悠悠,乘客却不会被水打湿。看“筏客子”使出压、抓、提等招式划桨,任凭他高亢地扯着嗓子唱几句颤悠悠的“花儿”,这就是黄河独有的意蕴……

【小题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致——(______) 险峻——(______)
【小题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惊心动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照例子,写词语。
颤悠悠   
晃晃悠悠   
【小题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黄河上的皮筏子有(    )种,分别是( )和( )。
【小题5】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羊皮筏子在新中国初创时期所起的作用的句子。
【小题6】你怎样理解结尾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0 06:19: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的表情。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
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一看电视就来劲,一翻书本就打呵欠,一碰上考试就发抖。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便垂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作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这一些的分数。
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予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
【小题1】文中插叙的部分是第___自然段,其作用是:__________。
【小题2】“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这一些的分数”,请说说是哪些方面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说说你对文题“儿子的礼物”的理解。
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
A.声音的延长B.解释说明C.表示转折D.表示中断
【小题5】下面对文意的分析、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父母对子女应该多些理解和鼓励,子女对父母也应该多些理解和回报。
B.宽厚、真诚、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C.作者反思过去,认识到只重视儿子的学习成绩,以致忽视了他身上许多优点是不对的,并表示了深深的自责。
D.在作者看来,年轻人踏入社会的首次成功,足以撑起一生的自信。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狼未必是“害兽”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狼似乎总和贪婪、凶恶、残暴联系在一起。但美国一些动物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狼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某个时期、某个地区等),不但有可能不是“害兽”,甚至还有可能有益于人类呢!

例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在澳大利亚草原上,既无天敌,繁殖力又特别强的野兔泛滥成灾,把牧草啃了个精光。饥肠辘辘的牛、羊等家畜只得“望兔兴叹”。后来在动物学家的建议下,澳大利亚从异国“请”来了一批恶狼。很快,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前不久,南美一片森林出现了罕见的“鹿灾”——由于该地自然条件特别优越,鹿的繁殖速度惊人地快,最后数以百计的大鹿小鹿因缺少食物而开始啃食树木了。没过几年,森林一片肃杀——原来,被啃掉树皮、扫光嫩叶的树木经不住成群结队的鹿的“蚕食”而纷纷枯萎。后来动物学家在“引进”了鹿的“杀手”——恶狼后,森林又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态平衡。

美国阿拉斯加州荒原上的因纽特人则利用经过特别驯养的“驯狼”来代替猎犬拉雪橇。其实,狼的耐久力和耐寒力都优于猎犬,力量较大,速度较快,于是,“狼橇”已开始在当地风行。

【小题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打上“√”或“×”。
(1)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狼在自然界中生存,有益于人类的发展。(____)
(2)“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中“野兔锐减”的原因是草原上有了恶狼,狼要捕食野兔。(____)
(3)文中“望兔兴叹”的具体意思是兔子太多,把草原上的牧草啃得精光,牛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兔子把草吃光,这句话写出了兔子对草原的危害。(____)
(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说明狼未必是“害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有益于人类。(____)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狼对人类的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
A.要全面地看问题且要遵循自然规律。
B.不要对狼有偏见,狼是一种完美的动物。
C.狼消灭了野兔和鹿,就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