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

孟母三迁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盂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她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  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盂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 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bīn)彬有礼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填空。  
2500年前,我国出现了一位被称为“圣人”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就是( )。本名( )。之后又出现了一位“亚圣”,他就是( )本名(  ) 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   ),第二次住在 ( ),第三次住在(     )。
【小题3】对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下列哪个词语的表述最恰当?请在括号内打“√”。 
事不过三(   ) 知错就改(   )  
择邻而居 (   )    知子莫如母(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4 06:4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请判断下列“低头”的寓意是否正确。
A.第1自然段“低头”的含义是谦虚;()
B.第1自然段“低头”的含义是逆来顺受()
C.第4自然段“低头”的含义逆来顺受。()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4)你如何理解文中提出的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 )
A. 谦虚是美德。
B. 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自尊但不能看低别人。
C. 在社会中生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同类题2

课外短文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①轻(yínɡ)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②(mù)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

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 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③娇(nèn)的

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个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小题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轻(yínɡ)
②(mù)色
③娇(nèn)
【小题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这,你想过吗?

【小题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
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文中找反义词。
挺拔如松(________)  重于泰山(________)    站有站相(________)
【小题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_________,母亲的“姿势”则是___________
【小题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的精神。
C.“潸然泪下”反映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多克是一个信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    )性的话。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克因为年龄太大而没有入伍,但他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院救死扶伤。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他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医院的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无伤大雅,不必擦掉。
那句话一直没有人去管 就一直留在了那面墙上 后来 不但伤员 就连医生 护士包括院长 都渐渐地记住了这句话 伤病员们为了不让这句话落空而坚强(    )地活着,医生和护士为了这句话,尽力地给予病人最精心的医治和护理。这个医院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医院,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盼望和坚毅的表情。
有时候,创造奇迹的不是巨人,也许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而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给对方一个免费而珍贵的礼物。它在我们的生命里微不足道,却往往重如千钧。
【小题1】在文中的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小题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小题3】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小题4】你认为短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科学怪人”
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常常被人们称为“科学怪人”。说他怪,也确实有点怪。
英国人的衣着一般是比较考究的,而开文迪许却总是穿着过时的服装。他的衣服很少有一件是纽(niǔ)扣齐全的。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客厅被他改作实验室,楼上卧室的床边堆满了仪器。开文迪许的主要家当就是图书和仪器。
开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他的藏书很多,别人向他借书要办借书手续,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个手续。他的书从哪里拿来,以后还要放回到哪里去。
开文迪许非常珍惜时间,不喜欢那些慕名来访的人打扰他的研究工作。别人来访问时,他常常是一言不发,还在思索着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呢。迫不得已,他才应付一两句,声音尖锐而急促,似乎想尽快地把话说完。客人走时,他刚送到门口,就飞也似的奔回实验室。诸如此类关于开文迪许的怪事多得说也说不完。
其实,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他不过是不愿意把心思用在生活琐(suǒ)事上罢了。开文迪许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他死后,人们找到他的许多遗著,发现其中不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小题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确实--( ) 考究--( ) 思索--( )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开文迪许的”怪”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篇文章的题目“科学怪人”为什么要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