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快乐阅读。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1)用“——”画出表示数量的词语,用心体会体会。
(2)沉香历尽了千辛万苦,却“一点儿也不在乎”。沉香不在乎的是
是因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20 05:1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畅游
乞讨不如自食其力
从前,有一个名叫木沙的青年,远离家乡,四处流浪,但又游手好闲,大事做不成,小事又不愿做,每日讨些残汤剩饭糊口度日。
一天,他来到一个院内长满鲜花的人家。还没等他敲门,屋主人刚好走了出来,他来到木沙跟前,打量了他一番,笑着问:“年轻人,你有什么家业吗?” 
木沙不好意思地说:“我哪里有什么家业?我只有一条能将就睡觉的毡子,一只用来喝水的碗,一根用来打水的麻绳。”主人笑呵呵地看着他,又说:“噢,是这样。年轻人,去把你的这三样东西拿来吧。” 
过了一会,木沙拿着那三样东西来了。主人和木沙一起到市场上将三样东西卖掉,然后买了一把斧子,一起回到了他家。他让自己贤良的妻子做了饭,叫年轻人吃得饱饱的,又给他包上了一些干粮。然后,在他腰中缠了一条长绳子,把斧子交给他,打发他上山去砍柴,然后到集市上卖掉,并约定半个月后再来这里见面。
按照屋主人的指点,木沙到山里砍了许多柴火,背到集市上去叫卖。每天如此,他不但吃饱了肚子,换了身新衣裳,而且口袋里还有了积蓄。这时他才明白了屋主人的意思,他心里很感激,是他教会了自己应该怎样过日子。
半个月过去了,木沙如约来到了主人家里。屋主人十分高兴地接待了他。两人寒暄了一阵,年轻人叙说了自己感激的心情,还说以后再不过游手好闲的日子了。屋主人听了,意味深长地说:“与其乞讨度日,不如自食其力。”
年轻人连连点头称是。临别,他很恭敬地问屋主人的名和姓。
屋主人微微一笑,温和地说:“我叫穆罕默德。”
1.将词语与所表达的意思连起来。

2.在原文中,用“    ”画出木沙原来是怎样生活的。再用“  ”画出他现在又是怎样生活的。这样的写法叫    (对比 反复)。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后羿射日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按照规矩,每天要有一个太阳到天空中工作,给世界送去光和热,每十天轮一次。

世界多么美丽呀!有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河流,茂密的森林,鲜艳的花草……

这些太阳都很顽劣。有一天,它们竟然一齐离开旸(yáng)谷跑到天空中。这一下,大地被太阳烤得发了白,庄稼晒枯了,河水蒸干了,人们只好躲进山洞,一步也不敢迈出来。

后羿看到人们在炎热的太阳下苦苦煎熬,非常难过,于是带上一把红色的弓和十支白色的箭,来到人间。十个太阳在天空中走来走去,地上的森林、房屋烤得快要着了火。后羿看了,立刻( )上了一支箭,(    )满了弓,“嗖”的一声向一个太阳( )去,一个火球应声落了下来。其余九个见势不妙,急忙逃走。可是后羿的箭射得又快又准,在“嗖——嗖——”的箭声里,太阳一个个落下来。最后,他留下最后一个,让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从哪儿可以看出太阳很顽劣?

3.十个太阳一齐出来之后,人间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来。
4.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赞美了同时出现的十个太阳的功劳。

B.说明人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C.与十个太阳一齐出来之后人间的荒芜形成对比,突出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给人间带来的巨大灾难,衬托了后羿一心为民的品质。

5.你认为后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
   
   

同类题3

课外类文阅读。
颜色的力量(节选)
二百多年前,美国有个科学家叫富兰克林。
一个冬天的早晨,阳光灿烂。富兰克林拿着一个小包,来到一片雪地上。这儿的雪厚厚的,很干净。富兰克林把小包打开。啊!里边有这么多小绒布!红的、粉红的、深蓝的、浅绿的、白的、黑的……好多种颜色哩。他把一块块绒布平铺在雪地上。
富兰克林这是在干什么呢?
原来,他正在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早就注意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和吸收阳光的能力是不同的。他做这个实验,就是为了了解哪一种颜色的物体反射阳光的能力最强,哪一种颜色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
结果怎么样呢?富兰克林发现:黑色绒布下面的雪融化得最快;深褐色和暗红色绒布下面的雪融化得比较快;颜色越浅的绒布,下面的雪化得越慢;白色绒布下面的雪,几乎没有融化。
这个有趣的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最多,反射最少;白色物体吸收阳光最少,反射最多。
于是,人们利用颜色的这个特性来改变环境,并且把它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一定能够发现,颜色在许多地方发挥着重要作用。
(1)读读第2自然段,你能把第2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兰克林所做的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一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就更忙了,很少能呆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由秘书处理。
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秘书不耐烦的拿起了话筒。
“请问我可以和主任谈话吗?”耳机里传来温文尔雅而又熟悉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老习惯回答:“主任不在。”“那么请您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是他新搬的家。”
秘书婉转的回答说:“不能奉告,因为爱因斯坦博士太忙 ,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我忘记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请你给我查一下我的住址。”
秘书听了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天爱因斯坦回家时,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走着走着,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想回家时,却又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查找地址了。
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全都集中在科学研究就和探索上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形容名声非常显著(     )
②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分散——( ) 直率——(    )  熟悉——(    )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文中划线的句子。
————————————————————————————————————————————————————
(4)短文最后自然段写到爱因斯坦“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具体指的是什么?
——————————————————————————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