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填空。
“万维网之父”蒂姆分文未取,依然进行着自己清贫的科研工作。
这句话表现了蒂姆________品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7-03-21 04:25: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拓展阅读。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做 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访 仿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 )琴师。他累( )气喘吁吁,心情烦躁 燥( )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 )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 )“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 )欢呼起来。他忽然 果然 居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忽然 果然 居然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 夸耀说:“好,好,好极了!”

【小题1】在括号内用得正确的字词上打“√”。
【小题2】在第三小节的方括号内填上“的”、“得”、“地”。
【小题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高耸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人心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成连先生所说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5丝米和电话机

翻开科学史,许多科学家在最后离成功只差一步时,却永远失去了发明的机会。

有关电话的发明权问题曾引起一场官司。英国科学家贝尔宣布他发明了第一部电话机,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不料,就在贝尔提出申请这项发明专利后,科学家莱斯却向美国最高法院对贝尔提出了控诉,声称电话机的发明权应归他所有。法院不得不进行认真严肃的调查。调查结果证明,在贝尔之前莱斯确实已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电流进行传声的装置。这种装置能把声音传到1000米以外。但是这个装置仅能单向传送,不能双方相互交谈。对此莱斯确认不讳。于是法院和科学家都断定这种装置还不能被称为电话机。

贝尔面对法院和科学家调查组,也直言不讳,他曾借助过莱斯的实验,但他比莱斯更加细心,他发现了莱斯装置的不足,他将莱斯装置所用的间歇电流改变为连续的直流电,这就解决了话声短促多变的问题。然后,他又将莱斯装置上的一颗螺丝往里拧了半圈,仅仅5丝米,于是话声就能相互传递了。仅仅这5丝米就使电话机诞生了。这种结果使莱斯瞠目结舌,使科学家震惊万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法院最后判决是莱斯败诉,电话的发明权归于贝尔。贝尔感到他利用了莱斯的实验,同意将发明专利作为他和莱斯共有。莱斯深怀感慨地说:“我在离成功5丝米的地方失败了,我将终生记住这个教训。”他谢绝了与贝尔共享专利。

【小题1】下列对词语“瞠目结舌”的意思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瞪着眼睛,说话结结巴巴B.闭着眼睛,说话结结巴巴
C.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D.闭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小题2】这场“官司”的控诉者是____,最后的胜诉者是____。 
A.贝尔B.莱斯C.科学家D.调查组
【小题3】“5丝米”是个长度单位,我们可以判断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5丝米=0.5分米B.5丝米=0.5厘米
C.5丝米=0.5米D.5丝米=0.5毫米
【小题4】下列关于人物的评价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 
A.贝尔和莱斯都是热爱发明的科学家
B.贝尔和莱斯都很自私,都抢夺发明权
C.贝尔和莱斯都表现出了高风亮节
D.莱斯更具有科学精神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