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诗》《石灰吟》和《竹石》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B.《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C.《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说明文,是围绕“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来写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08 10: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盲人心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代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 tiāo  tiǎo )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满十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笼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亮暖的灯,为别人着( zhuó   zháo )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小题1】将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小题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五花八门—— (________)(________)
单一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盲人心中明亮的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这里“心中的明灯”指的是________,“手上的明灯”指的是________。
【小题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A.要学习盲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B.我们夜晚出门要提着明灯。
C.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同类题3

快乐阅读。
女娲补天
女娲是人类的始祖。
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不周山,结果将这座撑天的大柱撞塌了,半边天便塌了下来,天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大地也被震荡得多处破裂。裂口中爆发出的火焰燃烧着人们的房屋和农作物。洪水漫过两岸,地下的水流也从其他缝隙中喷涌出来,淹没了大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各种恶鸟猛兽,四处害人。人们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到这一切,痛心极了。为了她的孩子们,她独自勇敢地担负起补天的重任。女娲来到黄河边,挑选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把它们放在熔炉里熔化,再用这些熔化了的液体把天上的窟窿补好了。她又从东海捉来一只万年的巨龟,斩下它的四足,把它们当成擎天柱,分别竖在大地的四角,支撑住了天地的四方。接着,女娲经过浴血奋战,赶走了各种恶鸟猛兽。最后,她把大量的芦葭烧成灰,填平了地上洪水泛流的沟壑。
天地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太平,人们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小题1】用“√”给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鸟(ě è)   负(dān dàn)
【小题2】用“横线①”画出描写女娲补天的语句。
【小题3】短文第三自然段画双下划线的“这一切”指的是什么?用“横线②”画出相关语句。
【小题4】女娲为什么要担负起补天的重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觉得女娲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春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小题1】“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且深邃的。B.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C.这绿摇曳多姿,空灵且深邃。D.这绿总 让“我”想起宽大的庭院。
【小题2】简要概括第三自然中作者所回忆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关于本文的思想主题,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述了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B.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及家人的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