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加油站
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我们都快活起来,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1.请给缺标点的句子加标点。
2.第一段末的省略号作用是什么?
3.这两段文字中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4.“我们”为什么都快活起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3 11:28: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春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猗园。走进古猗园的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刻的是明代古猗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碧波荡漾、苍松翠竹、层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呀!

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见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子前有一块黑色的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亭子是四方形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

老师告诉我们:“当年,日本侵略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立了这个亭子。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他几个角上的大拳头是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听完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紧握拳头,心中升起了怒火。

从缺角亭后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古色古香的石舫。水平如镜的戏鹅池池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丽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正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竟又回到了照壁前。

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小题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________)
(2)形容器物、陈设或艺术作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________)
【小题2】用“_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小题3】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A.照壁、九曲石桥、缺角亭、浮筠阁、照壁
B.照壁、缺角亭、九曲石桥、浮筠阁、照壁
C.照壁、缺角亭、浮筠阁、九曲石桥、照壁
D.照壁、九曲石桥、竹枝山、缺角亭、浮筠阁、照壁
【小题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在线。
逼出来的天才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着钢琴。说句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所以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认真地倾听他的弹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这些曲子,你弹奏的那些曲子我都熟悉得简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
然而,那个小伙子在面对大家的请求时却变得腼腆起来,他抱歉地对大家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乐器,从来没有学习过唱歌。我长年累月地坐在这里弹琴,恐怕会唱得很难听。”那位中年顾客却鼓励他说:“小伙子,正因为你从来没有唱过歌,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个歌唱天才呢!”此时酒吧的经理也出来鼓励他,以免他扫了大家的兴
小伙子认为大家想看他出丑,于是坚持说只会弹琴,不会唱歌。酒吧老板说:“你要么选择唱歌,要么另谋出路。”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哪知道他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大家都被他那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在大家的鼓励下,那个小伙子放弃了弹奏乐器的艺人生涯,开始向流行歌坛进军。这个小伙子后来居然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纳京高(Nat King Cole)。
要不是那次偶然的开口一唱,纳京高可能永远坐在酒吧里做一个三流的演奏者。
阅读训练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尴尬( )( )抱歉( )依赖( )
鼓励( )( )爵士( )谋生( )
(2)比一比,组词语。
慕(  )歉(  )奏(  )赖(  )
幕(  )谦(  )秦(  )懒(  )
(3)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①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认真倾听他的弹奏。
“慕名而来”的意思是:
②被逼无奈,他只好红着脸给大家唱了一曲《蒙娜丽莎》。
“红着脸”写出了小伙子当时 的心情和  的样子。
(3)哪知道他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大家都被他那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
“一唱惊人”“迷住了”说明    
(4)根据原文内容判断,用“√”“×”表示。
①纳京高曾是一个小酒吧里的三流歌手。  (  )
②纳京高第一次当众给大家唱歌,唱的是《蒙娜丽莎》。 (   )
(5)这篇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