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揭开水并不浑的秘密
在我们学校操场的一角有一口大大的水井,它解决了五百多名师生的饮水问题。可是每到春夏季节,一场大雨过后,地面雨水渗入井里,井水就变得浑浊不堪,不能饮用。
怎样才能让井水不浑浊呢?学校采取的加隔离板、挖沟排水等措施都不见效。最后自然老师们又想到一个办法:把水井周围的空地修成一个个花坛,花坛里种上花草。这样一来,校园一角变绿了,变美了,更奇怪的是,不论什么季节,井水都十分清澈,不再浑浊。我们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去问老师。老师不告诉我们,让我们自己去找答案。但我查了许多科学书都没有弄明白。
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一篇关于植物的文章,总算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文章说:植物是天然的净水器,它的根系能截留、吸收水中的有机物质。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将污水通过柳树、芦苇和水葱组成的绿地净化,结果污水中的悬浮物减少了30%,氯化物减少了90%,水的硬度降低了97%,酚、苯、胺等物质几乎全部被吸收。植物的根真神奇!
在敬佩老师之余,我对绿色植物更多了一层认识:它是人类最真诚的朋友,在默默地为人类作贡献。保护环境,关爱地球,我们就首先要绿化地球。
【小题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经常—(______)   提高—(______)
【小题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学校采取的加隔离板、挖沟排水等措施没有效果。(______)
(2)植物能够净水的原理是它的根系能截留、吸收水中的有机物质。(______)
【小题3】作者对绿色植物有哪些新认识?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3 11:02: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_______________
长江源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朦(mèn  méng)胧的世界。我们乘着越野大卡车,顶着足以使人唇裂血流的紫外线,冲进了那据说有8万平方公里的无人之地。
七月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sùn  shùn)间就会下起冰雹,我们几次一觉醒来,帐篷被大雪埋了半截儿。最令人生畏的还是高山反应(yìn  yìng),我就曾被它折腾得头重脚轻,哇哇地吐个不停,还在帐篷里躺了整整两天。
五天以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青藏高原腹地的各拉丹冬雪峰之下,长江正源沱沱河是发源于雪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山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了无数个小冰峰,人们叫它“冰塔林”。有的如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像抬头望天的白熊,有的似千年巨龟……但我觉得,真正能震撼人心的,还是那倒挂在冰川之上的无数冰柱。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又一滴的融水悄然而下落,没有响声,没有炫耀,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
1.圈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词语。
(1)使人害怕、胆怯。 ( )
(2)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 )
(3)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 ( )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寻找长江源头最大的困难是____________。长江源头真正能震动人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本文的中心思想,在括号内打“√”。
(1)赞美长江源头的奇异景色。   ( )
(2)赞扬探究长江源头的人们的勇敢精神。 ( )
(3)介绍长江源头的地理环境、气象特点和景色。    ( )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