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开心阅读。
“神舟六号”上天了
2005年10月12日上午,我们全班同学在教室里一起收看“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实况转播。随着发射时刻的临近,我们一起跟着现场总指挥高喊着“三、二、一,点火!”看着火箭尾部喷出的红色火焰,“神舟六号”腾空而起,像一柄利剑直插云霄。此时此刻,我们全班沸腾了。大家尽情地欢呼着、跳跃着,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自豪而欢乐的表情,有人忘情地拍着手,把手都拍红了也不知道;有人兴奋地敲起了文具盒,把它当成了欢乐的锣鼓,整个教室,不,整个中国在这一刻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为我们的祖国自豪,为我们是一个中国人自豪。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自豪——( )  兴奋——(    )   欢呼——(    )
2. 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你认为它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3.文章表达了小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31 07:17: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教父亲认字
当我决定教父亲认字的时候,他早已年过半百。他时刻担心自己会因记性不好,而无法领略我所教授的知识。我轻拍他的肩膀,像他当年哄我睡觉一般安慰他说:“爸,您别担心,其实认字是很简单的,只是写会稍微困难一点儿。”
我把新买的儿童看图识字放在他的床头,一遍又一遍地教他朗读声母韵母。在这座贫瘠的小镇里,他整整生活了五十年。五十年的地方口音,已经让他无法分清平舌翘舌,前鼻音和后鼻音。
他每念错一次,就会沉郁片刻,细细思索,口中喃喃,慢慢自我纠正。而后,欢喜地跑来念给我听,问我是否正确。
我心里难受极了。对于像他这样将一生都付诸土地的中国父亲来说,晚年学习知识,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于是,有很多次,我板着脸告诉他,从此之后,再不“逼”他认字了。我以为,他会因此而喜悦狂呼,如同厌学的孩子忽闻学校放假一般。
岂料,他竞因此郁郁寡欢,久食无味。母亲见他这般模样,只好又将我拉到屋中,再三嘱托。她说,父亲心里一直内疚着,这些天,几乎整夜失眠。他想,一定是自己过于笨拙,才会招致我放弃教授的想法。
我眼中瞬间泛起一片汪洋。经过小院的时候,我把新买的字典递给了父亲,并向他说明了其间种种。我之所以不愿教他,不过是想让他少受些磨难罢了。
他听出我的良苦用心,便忽然释怀,忐忑地问我:“今天还能上课吗?”我点点头。他一个纵身从凳子上腾跃起来,跑进屋内,将他的看图识字取了出来。
我再没打断过他的进程。我知道,我惟一能做的,就是以万分耐心来时待他的一切提问。
教他使用字典查询所要写出的字词时,他经常因分不清平舌翘舌而找错甚至找不到需要的字。有几次,他翻得绝望了,竟撇开工具条,一页一页地翻着过去,细细寻看,一看便是一两个时辰。
母亲担心他这样下去会把眼睛弄坏,又请求我想想解决的办法。于是,我又花了几天时间,把他常用的字词罗列开来,注上声母韵母,并且标明所在字典的页码。
他如获至宝一般,将那张写满蝇头小字的信笺纸平平整整地贴在门后,早中晚各温习一次。母亲时常笑话他,说他比大学教授们还要用功。
四月,假期完毕,我再度回到学校。临别前,父亲要走了我的联系地址。当时,我并
不明白他的真正用意。直到半月后,在学校的信箱里收到一封笔迹拙劣的信件,才真正懂得他为何对学习如此百般刻苦。
信末,他写了一句玩笑式的结尾。这句原本该让我莞尔一笑的话,却让我失声痛哭起来。他说:“儿子,这是爹这辈子写的第一封信,写得不错吧?请多多指教。”他所有努力的原因,只是想亲手给我写一封简单的家书。
4、阅读全文后,说说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5、通过对父亲认字、写字过程的叙述,你认为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6、文中五十多岁的父亲学习汉字非常吃力,当“我”决定不再教他时,他为什么郁郁寡欢,久食无味?
7、读了本文后,你受到哪些启发?

同类题3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也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是否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是否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写出下列词语划线的字注音。
秋实(  ) 发(  )
2.理解下边加线词语的意思。
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    )
3.第一段中指出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前”是指( ),“后”是指( )。结合上文理解,作者是运用( )的写法来表现夏天的这一特征的。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5.这两段蚊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目前,城市房屋毗连,空地减少,开辟庭院的可能性变小。如果注意发挥我的作用,就能增大绿色的空间。我只需利用围墙一角,便能生根民芽,攀墙生长。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运载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我的这个本领是其他望尘莫及的。
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藤,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我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照射,降低室内温度。我们攀缘在沿街围墙,房屋墙面上的枝叶,像绿色的屏障,不仅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而且能够吸附飞扬的尘土。
近年来,由于人口密集,工业高度集中,城市成了高密度耗氧地区,而绿化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城市现有的绿地面积制氧能力有限,采用增大面积进行绿化覆盖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正是施展我垂直攀缘、大面积绿化覆盖本领的好机会,当然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相连—(    ) 抵挡—( )
2.文章中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重要特征?
 
3.“我们攀缘在沿街围墙,房屋强面上的枝叶,像绿色的屏障,不仅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而且能够吸附飞扬的尘土”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