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功夫在画外
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不只是马画得十分出色,人物也画得十分精彩,对人物的观察细致入微,画出来的人物画惟妙惟肖,让人拍手叫绝。
李公麟曾画了一幅《贤已图》,画的是一群赌徒正在赌博的情况。《贤己图》几经转手,最后为著名诗人黄庭坚收藏。一天,黄庭坚将自己收藏《贤己图》给苏轼、秦观等人观赏。秦观对画中有些人物的神态感到不解,便问苏轼:“仁兄是书画鉴赏高手,我想请教画中站立的那人在喊什么呢?”苏轼看了一下,便不假思索地说:“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那站着的是个福建人,他在喊‘六’。盆中已经有五个骰子,站立的那人再喊出一个‘六’不就是‘满堂红’吗?”
“凭什么你说站着那个是福建人呢?”秦观满腹疑惑地问。
“其他地方的人喊‘六’都是合嘴的,只有福建人喊‘六’是张开嘴的,所以我判断他是福建人。”苏轼细心地解释说。黄庭坚、秦观听了苏轼的分析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李公麟的画作更是推崇备至。
陆游曾说过自己写诗的感受:功夫在诗外。正是由于李公麟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观察得那么仔细,在画外做足了功课,才在画中把人物形象表现得那么准确,难怪后人称李公麟的画作是“天下绝艺”,这恐怕是李公麟功夫在画外使然吧。
【小题1】李公麟________和________都画得很出色,对人物观察________,画出来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贤已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苏轼为什么说站着那个是福建人?为什么又说那个人在喊“六”呢?从中可以看出苏轼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后人称李公麟的画作是“天下绝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功夫在画外”这句话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8 12:18: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卧狮
我家有一件上釉的泥塑工艺品——卧狮。
这件工艺品,长、高各一尺,宽五寸。塑的是一只雄狮,昂首仰视,横卧在一块岩石上。狮子的整个身子是白色的,闪着微微的银光,下面的岩石呈青绿色,和白色的卧狮形成鲜明的对照。
狮子头上的长毛一绺绺清晰可辨。有的卷曲着,像一根根鱼钩;有的四散着,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狮子的脖前和下巴的毛都略向后飘,好像被风吹拂着。从狮子头上的长毛中,隐约可以分辨出它那一对竖着的耳朵。狮子的双眼怒视着前方,眉骨略微凸起。它张开大口,露出獠牙巨齿,显出一副威严难犯的神态。狮子的身子较短,中间部分向外突出,还可以看出一根根的肋骨。它的两条前腿向前伸着,利爪紧收,有一只爪子已越出了岩石,悬在空中。两条后腿蜷曲着,左腿半跪,右腿完全被身子遮住。它的尾巴从左腿旁甩向前方,尾端特大,像钢鞭带着头缨一样,下面的岩石,像一块力负万钧的石基,有力地衬托出雄狮的威严。
整个工艺品,显得那样的和谐、美妙,令人惊叹不已。
【小题1】给加点字选出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昂首仰视    ( )
A.高,贵 B.仰,高抬 C.情绪高
(2)惊叹不已    ( )
A.停止 B.已经 C.后来
【小题2】写出描写卧狮威严的句子。
【小题3】填空。
本文是按照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卧狮的。在描写卧狮各部分样子的时候,是按照从__________到 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青霉素的诞生
1928年9月,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一间实验室里,弗莱明正在专心致志地做实验。他一直致力于抗菌物质研究,试图搞清楚白细胞是怎样抗击入侵病菌的。这会儿他需要一些葡萄球菌,可是在哪儿呢?天哪,弗莱明的实验室就像杂货店一样,杂七杂八乱放一气。应该在这里,昨天刚刚培养的,今天长得如何了?“啊!忘了盖盖子,葡萄球菌培养液一定是被什么细菌污染了。弗莱明刚要把它拿走,却觉得好像有些不寻常,他低下头认真地观察起那个入侵者来。这是一种青色的霉菌,“葡萄球菌完全被溶解了!”弗莱明暗暗吃惊。直觉告诉他,他的研究要有一个重大突破了。
弗莱明立即着手鉴定并培养这些神秘的霉菌,最后他得到一瓶澄清的滤液。弗莱明一次次地把滤液接引到长满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的培养皿上,细菌都被溶解了。这种神秘的、有如此威力的霉菌究竟是什么?透过显微镜,他发现这是一种单菌物质,与面包或奶酪里的霉菌没什么不同。这种青霉菌向汤里释放出呈小金球状的杀菌物质,霉菌不断进攻,很快,球菌便全军覆没了。真正的杀菌物质,就是青霉菌生长过程中的代谢物——青霉素,弗莱明将其活跃成分命名为“盘尼西林”。
实验接连成功,弗莱明越来越兴奋,他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一次,助手克拉德克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几天后红肿化脓了,弗莱明给他用青霉素溶液清洗后,很快就消肿好了。这可能是青霉素最早的临床应用了。
(1)文中两个加点词语分别指代什么?
“杂货店”指
“入侵者”指
(2)第一自然段用了很多笔墨写弗莱明的丁作状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写出青霉素的提取过程。

(4)你认为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纯属偶然吗?还有什么在背后起作用?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小通讯员

解放战争时期,14岁的小通讯员马林奉命到敌占区八里屯去侦察情况。他化装成一个拾柴火的孩子,一边拾柴,一边观察敌人的动静。

突然,一个敌人从碉堡里跑出来,问马林是干什么的。马林不慌不忙地指着身边的一捆柴火说:“拾柴火的!”“胡说!你是给共产党探听情报的!”那个敌人吹胡子瞪眼地大声喊着,又说:“你家住哪儿?”“村东头!”敌人朝马林冷笑一声说:“走,领我看看去!你要是撒谎,老子崩了你!”

马林硬着头皮往村东头走,指着一间破草屋说:“这就是我的家。”说来也巧,正在这时,从破草屋里走出一位老大娘。马林立刻跑过去扑到她的怀里,哭着说:“娘!他要枪毙我,他说我是给共产党探听情报的。”

马林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老大娘吓了一跳。但她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紧紧地搂住马林,说:“孩子,别害怕!人家长官跟你闹着玩呢!娘给你煮的粥都快凉了,快吃去吧!”那个敌人无可奈何,瞪了大娘一眼,转身走了。

马林在大娘的掩护下,完成了侦察任务。部队得到准确消息以后,做出战斗部署。第二天骑兵连包围了八里屯,把敌人全部歼灭了。

【小题1】划线句子属于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这句话写出了马林的___________。他的这种做法用一个成语表示叫__________(随机应变 随遇而安)。
【小题2】马林之所以管老大娘叫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觉得马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