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能够飞越千山万水,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所以人们称它们是“蓝天信使”。于是,我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
终于有一天 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啊 我为雪儿欢呼 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 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1. 把文中的标点补充完整。
2.根据词语意思写出词语。
(1)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危险和阻碍。(   )
(2)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
3.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
4.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1 10:09: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嘲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如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    他说  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  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  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在我走之前  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小题1】将第3自然段缺少的标点符号填在文中。本段主要描写老兵的 ,这些话表现了老兵
【小题2】老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也通过老妇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到文中先后两次写车厢里静下来的语句,想一想“静”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完全文,我们都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为此,请你设计一句主题为“战争与线和平”的公益广告语,以警示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1)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表示这种顺序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霞的颜色是这样变化的:(    )(    )(    )(    )消失。
(3)“天空”在短文中还有另外的说法:
(    )——(    )——(    )——(    )
(4)短文中,作者把__________比作“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把__________比作“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把__________比作“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同类题4

阅读练习。
谁打碎了花瓶
列宁8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玩儿。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
孩子们正玩儿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列宁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封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1.填空。
表兄弟表姐妹都说:“(    )!”列宁也低声说:“(    )。”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 )。”
2.排顺序
(   )列宁给姑妈写信承认自己说了谎。
(   )列宁不闲心碰到了桌子,打碎了花瓶。
(   )列宁和表兄妹一道玩。
(   )列宁说不是自己打碎的。
(   )有一天,列宁和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   )姑妈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3.姑妈为什么说列宁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理解。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庄重)。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 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小题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____
炙热:______________
【小题3】段①和段⑦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小题4】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