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练兵场。
猴子和栗树
有一次,猴子发现烧熟的栗子特别好吃,他从栗树上采下来许多栗子,准备烧熟了美美地吃一顿。
猴子要烧火,可没有柴,他拿来一把斧头,要砍栗树当柴烧。
栗树叫道:“呀,朋友!你爱吃我的果实,又要砍我的树干。如果砍倒了我,你以后还有栗子吃吗?”
1. 按要求归类写字。
猴熟现发栗倒我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独体字:   
2. 比一比,再组词。
烧( )   柴(    )  坎( )
浇(    )   紫( )   砍(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猴子把桌树砍倒了。
改成“被”字句。
 
(2)栗子被猴子吃了。
改成“把”字句。
 
4.回答问题,我能行!
(1)猴子想吃( )。
(2)为吃熟栗子,猴子想到了什么办法?
 
(3)如果砍倒栗树,猴子还会有栗子吃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9 08:27: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小黄牛找食吃

小黄牛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牛妈妈对小黄牛说:“孩子,你已经长高了,长结实了,不能老是跟着妈妈过日子,应该自己生活了。”小黄牛点了点头。从此它就开始自己过日子了。

一天,小黄牛慢悠悠地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院子里。院子里长满向日葵。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小黄牛又饿又渴,扬起头就要吃。这时,它想起牛妈妈的话:“孩子,农民伯伯种的庄稼,我们都不能吃它的叶子,叶子没了,庄稼就不能活了,那农民伯伯吃什么呢?”小黄就到别的地方找食去了。

小黄牛拖着瘪(biě)瘪的肚子,走呀走呀,来到了一棵老榆树下。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它感到凉快极了。小黄牛饿坏了,张开嘴就要啃树皮吃。这时,远处来了几个农民伯伯,他们干活累了,正要到老榆树下歇息乘凉。小黄牛想:如果我啃了树皮,树不就死了吗?那农民伯伯还怎样乘凉呢?

小黄牛为自己能替别人着想感到高兴,突然间像长了好多力气,决心向草原前进,去找自己能吃的青草。它来到草原,东瞅瞅,西看看,终于找到了妈妈带它吃过的草,叶子细长,绿绿的,软乎乎的。一嚼起来,又香又甜,还流着汁水呢!它高兴得又蹦又跳,痛痛快快地吃了个饱。

傍晚的时候( )小黄牛回到家里( )告诉妈妈哪种绿叶能吃( )哪种绿叶不能吃的理由( )牛妈妈听了( )高兴得眉开眼笑( )一个劲地夸它( )真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 )小黄牛得到妈妈的夸奖( )高兴极了( )

【小题1】给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小题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小题3】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小题4】举例说明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内阅读。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小题1】这段话中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段话中的环境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从描写梅兰芳先生歌声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用两个恰当的成语来赞美梅兰芳先生的舞台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危急关头的一个人
那天,我在麦场帮妈妈铡麦子,忽见人们纷纷向西边公路奔去。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随着人们来到公路上。
这时,只见一辆拖拉机在公路上跑,车上,正站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哭喊着。原来,这辆拖拉机停在路边没有熄火,驾驶员不知干什么去了,几个小孩在拖拉机旁边玩,其中一个爬上了驾驶座,手忙脚乱中,踩中了踏板,拖拉机“突突”地向前开动了。
人们惊慌失措地看着车上的男孩,男孩“哇哇”地哭喊着,拖拉机“突突”地开动着,摇摆着……就在这危急关头,只见我村的葛长腾大声喊着:“不要乱动,不要乱动!”边喊边朝拖拉机跑去。他快步跑到拖拉机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他猛地跳到了车上。惊呆的人们都不禁“啊呀”叫了一声,如果他这下跳不好,就会被车轧死或轧伤。葛长腾跳到了车上,把男孩抱起来,又一下子跳到了地上,这时,拖拉机跑出路面,一下子翻了。惊呆的人们清醒过来,一下子把葛长腾围住了,都竖起大拇指,说:“葛长腾真是个英雄!”男孩的母亲赶来接过孩子,亲了亲孩子,眼里流出了喜悦的泪花。她转过脸,感激地说:“大兄弟,多亏了你,要不,我儿子这条小命就没有了。”憨厚的葛长腾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没什么,没什么。”边说边挤出人群,又去干他的活了。
我想:什么是英雄?在危急关头,不顾个人安危能挺身而出帮助他人的人,就能称得上英雄!
【小题1】“危急关头”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作者认为什么是英雄?用横线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