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小木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音乐老师悄悄地走过来,亲切地问他:“莫扎特,你刚才弹的是什么曲子呀?”
“噢,那是……那是我自己作的……”他难为情地小声答道。
“哦!”老师惊奇地走近钢琴,打量着乐谱上歪歪斜斜的音符。曲子虽然写得很简单,但它确实是小莫扎特自己作的呀!于是,老师兴奋地弹起这支曲子。忽然,他停住了:“莫扎特,你这里错了!瞧,现在两只手正弹钢琴的两头,你这里有一个音符却需要在钢琴的中间同时弹出来,没有第三只手,怎么办呢?”

“有办法。”莫扎特爬上凳子,昂着头弹起来。弹到老师刚才指出的那个难弹的音符时,他忽然把头一低,“咚”的一声,他那稚嫩的小鼻子碰在琴键上,完成了“第三只手”的任务。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他的枪里只剩下了一颗子。(    )
“莫扎特,你刚才的是什么曲子呀?”(    )

老师悄悄地走过来。(    )
他整天总是呵呵的。(    )

春天到了,大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于是,老师兴奋弹起这支曲子。(    )
(2)想一想,当小莫扎特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为什么会“难为情地”而且“小声地”呢?


(3)这篇故事我们学习完了,那你知道文中的“第三只手”指什么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2-12 03:35: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于实践,而实 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题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_____) 
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蜀南竹海行(节选)
潘 岳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凡清雅之士,都在庭园里种几棵竹。佛祖释迦牟尼刚出道时,讲经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座寺院,就是竹子搭的,叫“竹林精舍”。观世音菩萨也一样,拜观世音的,都知她身后有一片紫竹林。记得春秋时晋文公为报答他的恩人——当时已归隐的介子推,派兵逼他出山做官,可介子推不愿意,背着老母躲入竹山。晋文公放了一把火,不一会儿,山上的竹全烧光了,介子推母子也烧成焦炭,却始终没有出来。一代隐世高人生于竹山,死于竹山,也算归得其所了。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的高风亮节,在他死之日忌用烟火,只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蜀南竹海,古代的名士来过不少,如李白、黄庭坚等,也隐居过一些高人。每个觉得做人比做官更重要、人格比功名更高贵的孤臣孽子,都会有飘然出世之感,都会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慨,都会喜欢种竹、赏竹、伴竹。这便是竹的高洁。
除了名人雅士,老百姓也爱竹。几千年了,人们歌竹林而悦目,制竹椅而坐躺,造竹板而击敲,扎竹筏而漂荡。时而,还舞竹剑而激昂,吹竹箫而回肠,品竹笋而滋生,书竹简而飞扬。人与竹,竹与人,那么多年了,又岂能分扯得开?竹任人砍伐,任人排遣,却从来没索取过什么回报,这才是竹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就应该有这种精神。
【小题1】“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宁可……不可……”这组关联词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苏东坡特别喜爱竹子
B. 苏东坡不喜欢吃肉
C. 苏东坡喜欢肉,不喜欢竹子
【小题2】苏东坡还曾这样颂竹:“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这几句诗写出了竹子(  )的精神。
A. 不合群,喜欢搞特殊
B. 不随流俗,不畏风霜的孤高刚劲
C. 傲慢无礼,喜欢独居
【小题3】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后,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  )的人。
A. 傻,不知道变通
B. 具有高风亮节
C. 不善交际,喜欢独居
【小题4】读了短文,你认为竹子的秉性是什么?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理解

同情的眼神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专注地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吃了一惊,慌忙勒住了自己的马,看看那位胡子上结霜的老人,温和地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您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您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的眼睛,立即便看出他们内心的淡漠,他们无视我的存在,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您是那样认真地看着我,您看见了我的全身,看到了我冻僵的面部,看到了我求助的眼神,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以后,我将会更多给予别人帮助。”

【小题1】第①自然段描写寒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他)怀着焦急的心情,他专注地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④自然段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想象一下,老人在路上遇到过哪些人?他们对老人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