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内欣赏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老人接过金币,仍然把它扔进火炉里。
“不,孩子,这也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这时老人说:
“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1.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选文中,“儿子听了妈妈的话”,具体指“妈妈”的哪一句话?( )
A.“明天你到山里逛逛去,到傍晚,要跑两里路,跑得浑身冒汗,然后到你爸爸跟前,对他说:‘这枚金币挣来可不容易啊!’”
B.“怎么——他哪能什么都不会呀?”
C.“不,孩子呀,不能再骗爸爸了,你得自己挣钱去,找活干,哪怕一天挣两文钱也好,把挣来的钱交给爸爸,他会相信你的。”
2.用“    ”画出“儿子”是怎么挣钱的句子。 
3.“    ”“    ”两个词语说明了劳动很辛苦,反映出这枚金币的确是儿子辛苦挣来的。
4.从“儿子”的话中可以体会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25 01:0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守林人
守林人带着猎枪和他的猎狗,日夜巡视着森林。一步一步地走着,走一步,就要听一听那突然的灾害,是不是意外地来了……
他负责发出风灾和火警的信号!他还负责不让一切可疑的阴谋从这里通过,在森林里躲藏。
守林人在森林里生活久了,年老了还是跟青年人一样。他脸上的皱纹,是那树木的皱纹,经历过万年的风霜,不断地增加,却又不断地成长。他那坚强的双腿,是那坚强的树干。他那不知疲倦的双脚,是那伸遍山中的树根。有树根的地方,就有他的脚印……
晚风起了,森林在沙沙地说话,守林人就停下来听,他能听懂它们的话。
下雪了,厚厚的雪铺遍了森林,压在所有的树枝上,也压在守林人的身上。于是,他知道积雪的重量,把那些幼小的树枝压断了。
寒冷的夜晚,整个森林都冰冻了,也冰冻了守林人。他从自己的眉毛和胡须上的冰霜,知道了树木的寒冷……
守林的老人,你的岁数有多大?你就是森林,森林就是你。你的过去就是那一片高大的树木,你的未来就是那一片幼小的树林。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意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守林人与森林已经融为一体了,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3.“晚风起了,森林在沙沙地说话。”森林会说些什么呢?
4.本文没有具体介绍守林人的事迹,而是通过守林人细微的情感变化,写出了________,赞颂了守林人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细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珍惜时间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有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学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    )
恶劣 如饥似渴  逝世  耗费
①è lüè  rú jī sì kě  shì shì  hào fèi
②è liè  rú jī shì kě  shì shì  háo fèi
③è liè  rú jī sì kě  shì shìhào fèi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句话的含义:(    )
①鲁迅很谦虚。
②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③鲁迅抓住一切时间紧张地工作。
3.选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疲倦( )    A.疲惫 B.精神 C.疲劳 D.兴奋
浪费(  )    A.消耗 B.消费 C.节约 D.浪漫
延长(  )    A.延续 B.压缩 C.漫长 D.拖延
4.有人说鲁迅有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指的是(  )
A.要节约时间,做更多的工作。
B.要想成为天才就不能喝咖啡。
C.世界上不可能有天才。
5.鲁迅是怎样节约时间的?( )
A.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B.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
C.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D.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6.用“   ”画出第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7.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一段表现了鲁迅怎样的精神?
8.哪两个方面说明鲁迅珍惜时间的?

同类题4

课内阅读。    
老师到我们教室来上课,要走过长长的走廊。我能根据脚步声,判断出是哪一位老师。
班主任徐老师的步伐很快,鞋跟还没落稳就提起来了,就像蜻蜓点水一样。她的脚步声从那头一直响到这头。在她出现之前,我们还可以小声说几句话,抓紧做课前准备。
李校长的脚步声很轻,像猫儿在走路。等我们发觉有点儿动静,他已经站在教室门口了,让大家措手不及。
教体育的何老师脚步声很重,好像和地面有仇似的。听他的脚步声,还以为是一个大块头呢!等他走到教室门口才,才发现他又瘦又矮。他只能又瘦又矮,因为他是体操专业出身的。
教音乐的高老师脚步声有点儿奇怪,总是一响一闷的。那是她的鞋掌钉在作怪。一边的鞋掌钉磨损了,她就换掉这一边的,留着另一边的。于是,她的鞋掌钉总是一新一旧,脚步声也就一响一闷了。
脚步声变化最多的要数大队辅导员陈老师了。有时候她从那头奔到这头,有时候她从这头踱到那头;有时候她突然在踱步中加速,有时候她突然在奔跑中停住……她就像一只在草地上撒欢儿的羊羔。
我最先注意到老师的脚步声,是因为我经常忘记做课前准备,忘记下一节是什么课,直到老师出现在讲台上,我才手忙脚乱地做准备。后来,我把这个发现告诉身边的同学,大家就可以利用老师出现之前的这段时间做课前准备,多看一会儿课外书,多说几句话……
【小题1】“我”的发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划线部分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小题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选一个写一句话。
(1)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__________)
(2)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___________)
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说明“我”是一个调皮的学生。
B.文中说明“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所以课前才总是忘记做准备。
C.文中说明“我”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学生。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