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畅游
乞讨不如自食其力
从前,有一个名叫木沙的青年,远离家乡,四处流浪,但又游手好闲,大事做不成,小事又不愿做,每日讨些残汤剩饭糊口度日。
一天,他来到一个院内长满鲜花的人家。还没等他敲门,屋主人刚好走了出来,他来到木沙跟前,打量了他一番,笑着问:“年轻人,你有什么家业吗?” 
木沙不好意思地说:“我哪里有什么家业?我只有一条能将就睡觉的毡子,一只用来喝水的碗,一根用来打水的麻绳。”主人笑呵呵地看着他,又说:“噢,是这样。年轻人,去把你的这三样东西拿来吧。” 
过了一会,木沙拿着那三样东西来了。主人和木沙一起到市场上将三样东西卖掉,然后买了一把斧子,一起回到了他家。他让自己贤良的妻子做了饭,叫年轻人吃得饱饱的,又给他包上了一些干粮。然后,在他腰中缠了一条长绳子,把斧子交给他,打发他上山去砍柴,然后到集市上卖掉,并约定半个月后再来这里见面。
按照屋主人的指点,木沙到山里砍了许多柴火,背到集市上去叫卖。每天如此,他不但吃饱了肚子,换了身新衣裳,而且口袋里还有了积蓄。这时他才明白了屋主人的意思,他心里很感激,是他教会了自己应该怎样过日子。
半个月过去了,木沙如约来到了主人家里。屋主人十分高兴地接待了他。两人寒暄了一阵,年轻人叙说了自己感激的心情,还说以后再不过游手好闲的日子了。屋主人听了,意味深长地说:“与其乞讨度日,不如自食其力。”
年轻人连连点头称是。临别,他很恭敬地问屋主人的名和姓。
屋主人微微一笑,温和地说:“我叫穆罕默德。”
1.将词语与所表达的意思连起来。

2.在原文中,用“    ”画出木沙原来是怎样生活的。再用“  ”画出他现在又是怎样生活的。这样的写法叫    (对比 反复)。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25 01:0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小木屋。
一天,指挥部想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前线部队来电话报告:三团一营的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从炮火炸塌的房子里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叫美穗子,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母在战火中相继身亡。聂荣臻接到电话立即回答:“命令参战部队立即派人将孩子送到指挥部。”放下电话,聂荣臻心潮难平。他想: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的人明白,日军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的儿童。
半天工夫,两个日本小女孩分坐在箩筐里,由战士挑着护送到了指挥部。聂荣臻慈爱地抚摩着这两个无辜的孩子。他抱起那个婴儿,用脸轻轻地试了试她的温度,找乳娘给她喂奶。他又牵起那个五六岁孩子的小手,亲自给她削水果,还叫炊事员专门煮了稀饭,亲自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
战争时期的生活不允许一个司令员身边养着孩子。聂荣臻考虑再三,最后决定由老乡把她们护送到石家庄交给日方。
(1)本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  时期,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
(2)想一想,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聂荣臻为什么要救两个日本小姑娘?体现了聂荣臻怎样的精神?
   
   
   
   
(3)聂荣臻对两个日本小姑娘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这通过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来?试着找出来。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