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比较句子,理解词语。
1、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2、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
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好?好在哪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10 08:08: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生的眼睛》

我14岁那年,母亲被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夺去了生命。下午,一位警官来访,是为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医生们为什么要把母亲的角膜给(gěi  jǐ)予他人,而父亲居然回答“可以”。
我痛苦万分,“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许多年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够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最珍贵的一课。
许多年过去了,我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家。1980年,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搬来和我们同住。他愉快地告诉我,他死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哦,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的眼睛重见光明,并能像你的女儿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xǔ  yǔ)如生的马儿,那该多美妙啊!”温迪自幼酷爱画马,作品屡屡得奖。“哦,想想,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小温迪一样,将会多高兴啊!”父亲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那你们将会多自豪!”

我把父亲的遗愿告诉了温迪。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拥抱着外公。她14岁,恰恰是当年我首次听说捐赠器官时的年龄。

这一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照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哦?这令你骄傲吗?“我问,“当然,你想想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啊!我死以后,也要学外公把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小题1】用“___”划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才华横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园地:(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并作答。)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
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满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这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了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他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了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位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知恩图报,施恩不图回报。”但是善良又往往是很容易得到回报的 ,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在帮助自己。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给第二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请给最后一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作批注
4.“一杯牛奶”对小男孩起了什么作用?
5.文中的主人公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那位女子:  
凯利医生:  

同类题5

阅读训练。
朱德让马
1933年2月18日,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军在东王坡打了大胜仗,战士们挑着战利品,向瑞金走去。
由于连日行军,红军战士朱开明的十个脚趾都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他一摇一晃地坚持挑着子弹走,到山坡上,腿一软,眼一花,昏倒了。
这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朱开明睁眼一看,朱总司令已经来到他的身边,把他扶起,让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自已就和警卫一起,先用水壶里的水,把朱开明脚上的污血洗干净,再轻轻地撒上药粉,然后用干净的布把伤口包好。朱总司令(  )地说:“小家伙,骑上我的马,到医院休息一两天再走吧!”
朱开明(    )地说:“首长,我不骑……”警卫员上前在朱开明耳边(   )地说:“同志,骑吧!你不骑,首长会生气的。”朱总司令扶起朱开明骑上马背,还让警卫员牵着陆马护送朱开明去医院。自已提起扁担,挑起两箱子弹,迈着大步,向前走去。
阅读训练台:(26分)
(1)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感动 亲切 激动 高兴 严肃 轻声
(2)照例子,写词语。
例:一摇一晃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4)本文的主人公是(  )
A、朱德    B、朱开明  C、警卫员
(5)认真阅读短文,归结一下这篇文章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6)这篇文章赞扬了朱德的哪些品质?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