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内阅读。
我是什么(节选)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好事,发电,灌溉……我也做过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小题1】“我”指的是____。
【小题2】找出文中的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我”做的好事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我”做的坏事是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6 09:05: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智者的四句箴言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样跟他们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着:“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默默思索着,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年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小题1】智者说这位16岁的少年有这样的愿望是很难得的,他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从原文找出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上下文,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看看下面对这三处神态描写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处描写,从神态上就显露出智者对少年聪明与美好心灵的肯定和赞许。
B.三处描写,从侧面上反映少年的回答表明他已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
C.三处描写,作者从智者的:微微点头——两眼发光——哈哈大笑,逐渐显示对少年的赞许。同时又避免了描写的雷同,很成功。
D.三处描写,一方面显示智者对少年回答的赞许,另一方面也看出智者想逐渐加深问题难度,想难住少年的几分狡诈。
【小题3】“第四句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请你认真品味这第四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罢此文,你也许有不少启示。改变人的一生也许就是一句或几句话。现请你把你认为有益的话写出一例,供别人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选出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智者的四句话很能给人启示,告诉我们,只有给人带来快乐才会给自己最大快乐这一生活哲理。
B.智者的四句话单独读起来很有哲理性,但联系起来看有自相矛盾之处,如第二句话说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话却说把别人当成别人。
C.智者的四句话是他毕生时间和经历的结晶,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
D.智者的四句话貌似简单,实则充满了智慧,它们告诉了人们人生意义何在。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孩子(   )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
③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
⑨(“)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小题1】给语段中的第②自然段和第⑨自然段填上恰当的标点。
【小题2】填空。
(1)由文中“ __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关心灰雀。
(2)“哪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A.为灰雀担心和惋惜。B.担心别人知道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
C.喜出望外。D.决心改正错误,放灰雀回来。
(1)第③自然段男孩(  )。    (2)第⑥自然段列宁(    )。 
(3)第⑦自然段男孩( )。  (4)第⑧自然段列宁(   )。
【小题4】列宁不问小男孩,却问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是因为(    )
A. 列宁喜欢小动物,也喜欢和小动物说话。
B. 列宁心情很好。
C. 列宁见到灰雀之后十分惊喜,怕伤害到小男孩,所以就没有直接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