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美丽如初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弟笑嘻嘻地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弟的手。弟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融在等待中。

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历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小题1】对于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色比作“闪亮的白绸”。
B.这句话属于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环境氛围。
C.描写月色的皎洁,是为了让母亲能及时看到弟弟归家,母亲等得耐心。
D.这句话烘托出母亲充满母爱的美好形象,为下文作者抒发感情做铺垫。
【小题2】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作者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这是运用___的写法,反衬母亲那“___”的爱。(选用文中词语填空)
【小题3】品读赏析。
看弟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1)“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比作“温暖的港湾”,把____比作“起航的船只”,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小题4】文中的“等待”是一场爱的接力赛,请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具体的人物。
_____)等待妈妈→妈妈等待(______)→“我”等待(______
【小题5】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母爱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请你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2 11:42: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大理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山清水秀不仅在全州出名,而且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名气。
大理物产十分丰富。苍山上有数不清的树木,是优质的建筑材料;洱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虾,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食品;坝子里良田万顷,盛产粮食、蔬菜和各类瓜果。家乡的特产大理石更是驰名中外。大理石用途很广,在建筑方面,可以做基石、铺地面、贴墙壁;在工艺方面,可以制成花瓶、屏风和各种精美的观賞品;在文化和生活方面,可以做笔架、观台、杯盘、桌発等。大理石制品十分漂亮:白如玉,洁净无瑕;彩如霞,色泽斑斓;墨绿的、黄的、水纹的,无不晶莹光洁,今人赏心悦目。
大理的风景十分优美。苍山十九峰,白雪顶,彩云缠腰,山泉清冽,野花争艳,森林都都葱葱,岩崖千姿百态,吸引着无数游客来攀登观赏。三百里洱海波光浩荡,蓝的水衬着洁白的帆,如诗如画。夜晚,明月高荘,光照洱海,潮面上的白波闪闪烁烁,仿佛游龙的银鳞;近处渡火点点,笑语声声,此情此景让人辨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富饶美丽,我怎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
【小题1】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如:彩云缠腰,山泉清冽……除文中所用的词语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请写出来。(至少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
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从_______ 、_______ 、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大理 石的用途。
(2)文章描写大理的优美风景,主要写了_______ 、_______ 两处景物,给人一种___________ 的感觉。
(3)文章结尾处用了一个反问句,请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这个反问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首尾两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春天来了
春天的阳光特别的温暖,天地间的万物都苏醒过来了。天刚亮,树林里就传出了鸟儿的欢叫声。傍晚,青蛙都从冬眠中走了出来,在田野里叫个不停。昆虫们都纷纷地行动起来了。
春来了,花园里的花开得更加娇艳。山上山下的桃花,千树万枝就像火焰一般地怒放了。小区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旁,也开出了野花,小野菊也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有白的、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它们都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
春来了,青青的小草长得也很特别。在阳光下,草儿快乐地挺直了腰杆。分布在广州市区的绿地上,像一块块柔软的地毡,郊外绿油油的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小区的墙角下也长出了小草,新生的绿草笑目般地站立在地上。像是在和低着头的薄公英说着绵绵的情话。
春来了,树木长得更加茂盛了,枝头上也吐出了细姨的叶子。连一片黄叶都看不见了,风雨吹洗过的莽莽林海翠浪翻卷,千枝万叶洁净无尘。
春来了,火车站里人山人海。他们提着旅行袋、背着行装、川流不息,原来是南来北往的打工族,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学生们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他们穿上了色彩鲜艳的校服,一个个兴高采烈走进鲜花盛开的校园。
春来了,面对着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豪情满怀。情不自禁地挥笔疾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小题1】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小题2】照样子,写词语。
人山人海 ( )( )( )
绿油油   ( )( )( )
【小题3】按照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地毡 ( )的校园
( )的叶子 ( )的树木
( )的小草 ( )的火车站
【小题4】短文中第三段话运用了()和()修辞手法,描写了春来时的小草。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又见樱花

在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有很多樱花树,三五一丛或独自一株,没有任何规律地散落在楼下的花坛中。

午后的阳光是那样的和煦,没有夏日的炎热与冬日的寒意,有的只是其乐融融的温暖。而眼前的樱花,就在这春寒料峭里三五一簇,淡淡地开着,没有浓烈扑鼻的花香,也没有光艳夺目的花色,有的只是如云似锦的花簇,随风轻轻地摇曳,像极了少女们浅浅矜持的微笑。

最难忘的是乡下我家楼下那一株樱花树。树很老了,但枝繁叶茂,粗壮、高大。儿时的我总爱在阑珊的春日中,待到无数璀璨的星辰挂上天空时,“少年不知愁何在”的我便会淘气地____上枝干,惬意地半____半靠在树枝上享受着乡村的幽僻。一阵微风____过,雪白的花瓣伴着风、____着舞飞进了我永远的梦里……

后来,上大学了,大学校园里也有两株樱花树,低矮得让人总是容易忽略。花期时花开得也不多,大抵就是那么几簇,在鲜花似锦的大学校园里的确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但每到夜晚,那些开着大团大团花儿的树下总会集聚纳凉的学子,或读书或低声交流。此时的我虽然站在樱花树下,但思绪已不在樱花树下了。

故乡和母校那些樱花,它们也正开着吗?

【小题1】请将下列四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跳   拂   躺    攀
【小题2】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文章一共写了三个地方的樱花,其中最难忘的是______,第二段中“眼前的樱花”是指______,尽管______在校园里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但是仍然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A.工作单位楼下的樱花
B.家乡的樱花
C.大学校园里的樱花
【小题3】读文中画线句子,说说作者的“思绪”在哪儿?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石林印象

①石林位于昆明市东,距昆明市100公里,是世界罕见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远远望去,那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苍穹□直指青天□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难怪石林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踏入石林,便是走进了一个故事,走进了一段神话。但见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不过,游石林还要带上丰富的想象,要不然就只能是“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了。在现实与想象的结合下,你才可以发现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幅绝妙的画,是一首优美的诗。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母子偕游、阿诗玛等无数石头,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此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的石头,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管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游客去观察,去发现,去自由驰骋地想象。

③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火把节”,石林四周的彝、汉等各族群众都要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石林欢庆佳节。人们在白天举行摔跤、爬杆、斗牛等活动,夜晚则燃起熊熊黄火,耍龙、舞狮、表演民族歌舞。成千上万的中外宾客尽情狂欢,通宵达旦。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文景观相结合,更使石林锦上添花,撼力倍增。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鬼斧神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给第②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加上标点。
【小题3】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石头大的特点
B.远看近看眼里都是石头,因为缺乏想象力
【小题5】读画波浪线的句子,“神奇的自然景观”指______;“优美的人文景观”指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