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飞进窗口的歌

黎明拱破夜的土壤。这不是黎明的晨露,不是春的萌动么?歌,从这儿谱就,飞进窗口。

朝晖发放千万组五线谱,把红的音符录于东隅偌大的红磁盘,用风的清嗓和鸟的啁啾、树的豪放、山的娴静来播放——包罗万象的柔情。

这仅仅是歌头,太阳仅仅是一首歌过门的第一个音符。它被甩出上苍的指挥棒,溅满世界无穷无尽的歌声。这歌声给鸟儿一片霞红,给涓流一丝悠悠,给森林一抹殷绿,给山峦一帧隽永,给生态的种族以美质,剪裁出快乐和欢乐。

窗口,像显像的屏。群像无声的歌,流动的生命!

随着太阳掀开遮幕,白云淡雾,虫鸟花木,尽情地舞蹈着。小孩儿蹦跳于窗下,摘起一朵浸过寒霜的秋菊;男人担起水桶,去挑满一水缸透明的冰凉的生活;老人们轻缓地跨步出掌,用太极拳去打开垂暮的悠闲;姑娘们端起大盆小盆花花绿绿的衣服,去清洗积日以来的疲惫和尘埃;妇女们用针缝补着大块大块的破着口子的柔情和思念。

工人、农民、学生、士兵,走过窗口,撒下一串串自信而高昂的笑声,如甜润的春雨,给人以希望和启示。

这仅仅是开始,是序曲,新的计划、新的誓言在激越的、富有情趣的歌声中旋转。飞向窗口——幸福的召唤。

【小题1】解释词语。
孕育:________   啁啾:________   偌大:________
娴静:________   隽永:________   垂暮:________
涓流:________
【小题2】①第3自然段写出了阳光照射下,大地________的美。
A.动态    B.静态    C.自然态
②用深情而舒缓的语调朗读第5自然段。
这段文字写了阳光下________的活动,是采用的________描写方法。
A.光线    B.人们    C.虫鸟   
A.小孩儿
B.动态C.静态D.动作
【小题3】把文章描绘的情景用一幅画表现出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28 02:2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就恋这把土

黄土。苍茫的北京,如此稔熟。 

我深深地爱她,一把把黄土组成的土地,便是我的家。我生在黄土地上,在黄土地上长大,黄土黄风中练就了我的意志与情怀……黄土地上,有数不胜数的中华文化的史传――    一把把黄土掺合着血汗组成的长城,莽山中飞舞一个民族的魂灵。一把把黄土的拥抱中黄河的浪涛一声声张扬龙的精神,一把把黄土中巧雕出的莫高石窟,展示了中华的文化艺术。一把把黄土铺积的丝绸之路,咏不完华夏的史传。一把把黄土堆积的沟沟壑壑坑坑峁峁的高原更映照龙的性格。 

一把把黄土塑造了西北汉子与女人的形象,沉幽幽的信天游中有他们的风格更有希望与追求。一把把黄土塑起了中华先烈的丰碑,铸就了中华民族永恒的雕像…… 

呵!古老的黄土地上,黄河,长城……冶炼高原人的傲骨。呵!我深厚的西北黄土地呀。那把把黄土铺成的院落中,堆积的山野中,高原骄子挥舞着咚咚的羊皮鼓,使单调的黄土地更增添了色彩。 

羊皮鼓声中诞生了闻名古今的“三李”,羊皮鼓声中生出了和黄土地一样 的威武,羊皮鼓声中孕育了和黄土地一样 的物产,羊皮鼓声中谱写了和黄土地一样的诗篇,羊皮鼓声中生出了先人光辉的篇章……羊皮鼓是黄土汇集的诗韵与谣歌,这是高原人所执著追求的,他们并没有忘记脚下踩的仍然是黄土,他们深深拓荒的仍然是一把把黄土呀…… 

翻开历史的篇章,重温先人的业绩。羊皮鼓声还没有淡去,信天游仍在飘扬,信天游的粗犷豪放挥扬出一个跨世纪的步调,震撼黄土地的精灵。    黄土地的诗篇那么苦涩深沉而又浪漫豪放。黄土地的生灵更是雀跃,而并没有旷达神圣般的沉默。 

豪迈、倔强、羁放的黄河浪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在黄土地上奔驰,永不停蹄。而生灵们,却没有怯弱,他们更雄迈,在苦辣辣的船工号子中,追寻着黄河的灵魂,乘风破浪,如一个个负重的浪游者。将思维的触须伸进黄土的深层,在历史的深层,我触到了强大的脉动。    我挚爱她,这位刚强的汉子而又温柔的母性。一把把黄土的业绩,刀枪剑影,血雨腥风,一场场历史的征战,铸就了黄土的风格,那是黄土地的形象,将在沸腾中思索、奋进……  我爱她,我深深地爱她,她孕育了我,造就了我的整个灵魂,更是我恋情的家。我们的高原人更是如此地痴情,他们死了也要躺在黄土地中,就因是恋这把土呀!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
【小题2】请把下列最适合的词语填入文中的空缺处。 
A 豪迈    B 丰厚 C 粗犷
【小题3】如何理解“黄土地的诗篇那么苦涩深沉而又浪漫豪放”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说“死了也要躺在黄土地中”“就恋这把土”;也有人说,黄土地贫瘠、闭塞,死
守着没有出路,要走出去。对这些说法,你怎么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春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猗园。走进古猗园的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刻的是明代古猗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碧波荡漾、苍松翠竹、层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呀!

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见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子前有一块黑色的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亭子是四方形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

老师告诉我们:“当年,日本侵略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立了这个亭子。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他几个角上的大拳头是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听完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紧握拳头,心中升起了怒火。

从缺角亭后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古色古香的石舫。水平如镜的戏鹅池池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丽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正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竟又回到了照壁前。

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小题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________)
(2)形容器物、陈设或艺术作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________)
【小题2】用“_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小题3】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A.照壁、九曲石桥、缺角亭、浮筠阁、照壁
B.照壁、缺角亭、九曲石桥、浮筠阁、照壁
C.照壁、缺角亭、浮筠阁、九曲石桥、照壁
D.照壁、九曲石桥、竹枝山、缺角亭、浮筠阁、照壁
【小题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传递微笑

闹铃还没响,我就醒了——哦,晨练时间到了。走出房间,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顿觉心里舒畅而轻松。及至走出家门,凉爽的夏风迎面扑来,更是让我心旷神怡,抑制不住的喜悦写在脸上。

赶至花园内跳健美操的地方,看到很多人已在等候。我满脸的笑意感染了身边的人,我看到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这更加感染了我的情绪。于是在喊口令的时候,我的声音里也加入了喜悦的元素,越发能够带动人们运动了。呵呵,微笑带给人的感觉真好!

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去早市上买些蔬菜瓜果,微笑挂在脸上的我总能换回卖菜人的微笑,没有了往昔的讨价还价,没有了往昔的斤斤计较,让人忍不住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满心的愉快。看来,对于陌生人来说,微笑就是一种互相沟通的语言,是一把走进彼此心灵的钥匙。微笑的力量真不小!

继而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家小餐馆,因为饭菜味道好,价格又便宜,所以吸引来了很多顾客。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家餐馆只有一张长条桌,所有来就餐的客人都坐在一起。而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这是一件很别扭的事情。尤其是吃饭的时候,大家也都小心谨慎,不敢侵占别人的“空间”。这时,一个小孩拿起桌上的一个盐罐,微笑着对身边的人说:“阿姨,我觉得这菜有点淡,您需要盐吗?”就这样,一罐盐被人们微笑着传递下去。不一会儿,全桌的人都像老朋友一样谈笑风生了。与其说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是一罐盐,不如说是人们脸上挂着的微笑!

人其实就是一种感情动物,你对他好,他会感知到并回报给你同样的好,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婴儿。我有个三个月大的小侄子,当我开开心心地逗他的时候,只会哼哼呀呀的他也会露出甜美的笑容,舞动小手小脚来回应我。再想想我们的生活,因为缺少了微笑而缺少了多少温情: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表情漠然;一些上班的人也因工作的忙碌而失去了本该挂在脸上的微笑,他们失去的不单单是微笑,还有快乐的心灵啊!相反,一些老爷爷老奶奶却总是露出和蔼的微笑,让人心里暖暖的。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微笑吧,你会觉得天很蓝,花很香,世界很美好!把微笑传递给身边的每个人吧,你会觉得生活处处都有阳光!

【小题1】这篇文章表现的中心是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小题2】作者列举了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写微笑的力量。如第二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微笑带给人的感觉真好;第三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微笑的力量真不小!
【小题3】作者想到的一个关于微笑的故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海边的黄昏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在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①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
②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
③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
④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 (    )
(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它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点明题目。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点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