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孔子说“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揭示了“躬稼”是“有天下”的前提;孟子的“有恒产者有恒心”, 阐发了土地所有权与民心向背、国家治乱的关系。这表明
A.土地五谷就是家国天下
B.儒家推崇重农抑商思想
C.农耕经济影响儒家思想
D.民本思想成为主流观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4-02 03:4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故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同类题2
“儒家文化”在英文中写为“the Confucian culture”,其中“Confucian”是指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同类题3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下列中国古代的思想中很早就有解决类似问题的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同类题4
孔子:“君子义以为质”,孟子:“舍生而取义”,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此可知,“义”的提出,目的在于确立
A.行为规范
B.施政之术
C.人伦秩序
D.价值准绳
相关知识点
文化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