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某高中生学习完《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一课后总结出课堂笔记,其部分内容如下:(一)建筑艺术精湛高超;(二)装饰艺术成就突出;(三)文学艺术相伴而生。该部分内容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悠久的建造历史B.独特的建筑风格
C.丰富的文化内涵D.巍峨的历史丰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1-28 09:0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次年,国民议会进一步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据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部分文物被转运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至此,中国有了两个同根同源的故宫博物院。1995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出版《国宝荟萃》,故宫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据郑欣淼《故宫博物院8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并简述抗战迄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沿革。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所做出的共同贡献。

同类题2

宫殿建筑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它按照红山的自然地形由南麓 梯次修到山顶,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布达拉宫是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政权的统治中心,整个建筑群由2层至13层不同层数的楼房组成,分为白宫红宫和僧舍三大部分,外部是明亮的白、黄、红三色。布达拉宫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殿顶飞雄翘角,殿内的木结构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围结协作的有力佐证。

——据周文《世界文化与自然遠产》等整理

材料二 紫禁城的总体设计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礼制观念,突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官”中央位置显赫,统领四方,以制万国,王者居中是礼制的需要……用重重宫门隔断视线,以这种“隔则深,畅则浅”布局方式,加强宫院的纵深感,以体现皇帝九重宫阙的神秘莫测……依据古人对天文学的 认识,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位居中天,紫微垣是天帝所居,太微 垣是天帝施政之处,天市垣则为天帝聚众贸易之所,紫禁城在整体布局上取象于三垣,将皇宫比附 天上的星座,强调皇帝身为“天子”的不争事实礼,有以多为贵;有以太(大)为贵;有以高为贵; 有以文(蚊)为贵”,太和殿正是全面体现了传统的君王至高至贵的礼制思想。


——据周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
(2)皇城不仅要满足居住和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请您选择作答:①写出材料二图中A处建筑的名称和功能。仔细观察该图,分析A处所在的内廷建筑是如何“满足居住和生活需要”的?②根据材料二的提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故宫是如何“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的?

同类题4

一些著名文化遗产往往通过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艺术规则向世人展示出一种“建 筑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宫建筑遵循传统礼制而建,从午门到玄武门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紫禁城 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这条中轴线上。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豪华,中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 着其他次要建筑。 宫内的建筑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局布置。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重要命令的场 所。内廷是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区。不论是前朝还是后寝,所有的建筑都是面向正南方。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二 雅典卫城的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布局自由活泼,没有明确的轴线。尽管卫城呈 现不规则的布局,景观画面并不对称,但整个建筑群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雅典卫城因帕特农神庙的统率作用而成为一个整体。帕特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形制最庄严,雕刻最丰富,色彩最华丽,风格最雄伟。卫城的其它建筑物如伊瑞克提翁神庙,装饰性强于纪念性,起着陪衬和烘托的作用。总而言之,雅典卫城建筑群的整体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

——据谢飞飞的《雅典卫城建筑群布局特色》等改编

材料三 佛香阁是颐和园内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阁高4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造 台基上。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阁八面三层四重檐,内有八 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结构复杂,独具匠心。佛香阁高台矗立,气势磅礴,仰视 有高出云表之概,以致园内随处都能见到它的姿影。作为颐和园全园景区的中心,佛 香阁将周围建筑及万寿山周转十几里以内的优美风景提携于周围。登上佛香阁,周围 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成为尽览颐和园风光的最佳观景点。

——改编自赵彦编著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北京故宫建筑所体现的重要政治理念。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简述雅典卫城及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景区)在整体 布局上存在的明显差异,并分别说明雅典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上及佛香阁在中国古 典建筑中的突出地位。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帕特农神庙在整个雅典卫城中处于 “统率”地位的理由。②佛香阁“作为颐和园全园景区的中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