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题干
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1-11 08: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表明
A.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
C.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
D.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同类题2
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岁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来叙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苏联历史教科书不具有研究价值
B.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
C.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
D.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
同类题3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这表明
A.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B.历史学是基于对客观历史的主观认识
C.综合多种历史解释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D.历史文献的真伪必须得到考古的印证
同类题4
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
A.历史的真相无法搞清楚
B.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
C.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
D.宋朝的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
同类题5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并创下了“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的编写传统。对此传统持否定态度的是
A.孔子
B.司马光
C.刘知几
D.章学诚
小学学科试题库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小学科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
初中学科试题库
初中数学
初中语文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科学
初中信息技术
高中学科试题库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历史
高中地理
高中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