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题干
在民国初年的教科书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性要高于鸦片战争。但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成为教科书的叙事主线,对这两场战争影响重要性的表述发生了逆转,即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开端的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起点,并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历史意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则渐渐被忽视。这说明
A.材料多寡影响历史事件的解释
B.主观情感影响史家史事的评判
C.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事和评判
D.学术研究影响教科书叙述风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4-01 09:4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同类题2
年号纪年是中国文化的特有现象,下列历史概念与年号无关的是: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绍兴和议
D.康乾盛世
同类题3
宋代以来,民间相传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图),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过滤、点浆和镇压成形等生产工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豆腐确实为淮南王刘安所发明
B.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C.豆制品是汉代民间的主要食物
D.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同类题4
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并被当作预言来传唱的歌谣。隋朝末年,流传着“杨柳飞绵何处去,李花结果自然成”的歌谣,暗指姓李的得天下,隋炀帝为此诛杀了不少李姓功臣。最终预言成真,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这说明谣谶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C.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同类题5
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人通常把美国革命和独立战争等同起来,将美国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粹的政治革命。但是,后世史家则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元素注入美国革命之中,把它变成一场包罗广泛、主题多样、内容驳杂的事变。据此可知,关于美国革命性质的认识
A.说明历史解释呈现出多元化
B.越来越呈现历史的真实面目
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模糊不清
D.导致美国革命的历史地位下降
小学学科试题库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小学科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
初中学科试题库
初中数学
初中语文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科学
初中信息技术
高中学科试题库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历史
高中地理
高中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