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材料 一战后,日本在对华侵略和太平洋扩张上与英美展开“协调外交”,遭到英美“强硬政策”的抵制。……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确立了“南(太平洋)北(苏联)并进”的侵略路线。为牵制苏联及英、美在东亚的势力,日本迫切希望联合德国消除其侵略扩张的障碍。1936年11月,日德缔结了“防共协定”。这个协定打着“防共”的招牌,实际上既针对苏联又针对英美诸国。对日本来说,企图利用日、德军事同盟的关系,来缓解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陷入的外交孤立境地,同时最大限度地来推进“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计划。正因为如此,日本便在日德“防共协定”缔结的七个月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随后,日本又于1940年9月27日,同德、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妄图以三国军事同盟力量压制英、美等国,迫使美国放弃参战,从而实现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

——摘编自武向平《193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6 -1941 年日本对德政策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20-03-01 08:44: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工业发达、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侵吞捷克,希特勒在1938年先后制造了五月危机和九月危机。面对严峻局势,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决定要求捷克政府接受希特勒的领土要求。捷政府既不愿意依靠广大的爱国群众,叉把接受苏联的援助看成一种“极端自杀的手段”,最终选择了屈服。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暮尼黑举行会议。30日,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运输工具等必须无偿地交给德国;在日耳曼人是否占居民多数尚不能确定的地区,由四国代表组成的国际机构占领,再通过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将近五分之一的领土,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二分之一的重工业实力。《慕尼黑协定)改变了欧洲的战略形势,大大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它们发动世界战争的步伐。《慕尼黑协定》远远没有满足希特勒的贪欲。协定签订之后不久,希特勒就制订了一项绝密计划,决定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3月15日,德国.军队侵入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并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慕尼黑协定》能够签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慕尼黑协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