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政治
题干
“恰似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留白是一种境界,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下列选项与材料的哲理寓意相一致的是
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
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29 09:4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同类题2
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
①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②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同类题3
科学家使用雷达测距新技术来测量地球和行星之间的距离。在分析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之后,天文学家发现二者之间的距离正在以每世纪7米的速度增长,换句话说地球正在以这个速度离开太阳。在考虑了所有己知的相互作用之后,目前天文学家依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这体现的哲理有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真理会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4
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宣布已经成功获得了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EHT是一个通过国际合作而实现的、有八个地面射电望远镜组成的观测阵列,主要旨在通过形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来捕捉黑洞的图像。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意识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同类题5
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相关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