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
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基因的携带者
C.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D.家系丁中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4-11-25 03:09: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科普阅读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成医学奖授予 Kaelin、 Ratcliffe、 Semenza,以表彰他们革命性地发现让人们理解了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对低氧诱导因子HF水平调节机制进行深入研究。HIF-1这种蛋白由HF-1a与HF-1p(别名:ARNT)组合而成,具体的调节机制如图

当氧气水平较低时(缺氧),HF-10就能被保护免于被降解,在细胞核中与HIF-1B(别名:ARNT)结合,开启EPO、vEGF、GUT等基因的表达(1):在正常氧气水平下HF1能技蛋白体快速降解(2):氧气能通过将基基团添加到HF-1a上来调节降解过程(3)VHL蛋白能够识别井形成一个携带HIF-1a的复合体,从而以一种氧气依赖性的方式来对其进行降解(4)长期处在低氯环境中时,肾脏合成激素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刺激骨能制造更多的红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低氧环境下,在体内诱导血管新生。葡萄糖通过位于血脑屏障上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体GUUT-1转运入脑。
二十世纪中叶,研究人员发现一类遗传性肿病人有着共同的特征:VEGF和EPO等素水平极高,如间始终受到了低氧刺激一样,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他们大都患有不阿部位的血管瘤,或是肾癌。科学家们通过基因的定位和测序,最终确定了与这一疾病相关的基因,并命名为VHL基因。VHL基因突变所导致的遗传性肿瘤病称为VHL病。
肿瘤是细胞不断增殖的结果,肿瘤区域正是一个低氧区,这个区域会出现大量的VEGF和GUT1等物质,肿瘤恶性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血管,这是与癌细胞对低氧的感知与响应的结果。
(1)据图分析HF-1a被降解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
(2)EPO被应用于临床,医治与贫血相关的多种疾病。在上个世纪末,EPO有了个不那么光彩的应用方向一兴奋剂。通过注射EPO,运动员的身体就会合成更多红细胞,提高供氧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的输出功率,EPO参与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__ 调节。
(3)适应高原生活的人,体内EPO和GLUT1等物质增多,保证大脑对_____________的需求。
(4)VHL病是由于VHL基因突变,合成的异常VHL蛋白,HF1a无法被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肿瘤发生
(5)本研究的意义之一未来科学家可以研制药物降低癌细胞内__________ 的含量抑制肿瘤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

同类题3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胰岛素对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其合成过程如下:刚合成的多肽称前胰岛素原,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最后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和一个多肽C(如图)。请回答:

(1)前胰岛素原可与____________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前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氢用于形成 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两条肽链,这两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如图中的_________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这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_______________
(3)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有________个﹣NH2
(4)由前胰岛素原最终生成胰岛素的过程要有__________(细胞器)的参与。
(5)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a.实验步骤(请填充表格空白处)
步骤  /具体操作
A试管
B试管

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5滴蒸馏水
A

B
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min

配制一定量的斐林试剂

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表格中A代表__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