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生物
题干
利用PCR技术扩增DNA片段(基因),需要的条件有( )
①目的基因 ②mRNA ③四种核糖核苷酸 ④四种脱氧核苷酸 ⑤氨基酸 ⑥ATP ⑦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⑧核糖体 ⑨引物
A.②③⑥⑦⑨
B.①④⑥⑦⑨
C.①④⑦⑨
D.②⑤⑥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31 08:10: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通过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如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
B.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核苷酸、Taq酶等
C.第3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
D.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2
同类题2
干扰素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但在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那么,在-70℃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这需要利用蛋白质工程来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按照___________进行的,而蛋白质工程与之相反。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___________,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若将干扰素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唯一。可利用PCR技术扩增相应基因,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段__________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3)科学家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中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大肠杆菌常用的转化方法是:首先用___________处理后成为___________细胞,再与重组表达载体溶于缓冲溶液中完成转化。
(4)干扰素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可用___________(物质)进行检测。
同类题3
根据某基因上游和下游的碱基序列,设计合成了用于该基因PCR的两段引物(单链DNA)。引物与该基因变性DNA(单链DNA)结合为双链DNA的过程称为复性。如图是两引物的
T
m
(引物熔解温度,即50%的引物与其互补序列形成双链DNA分子时的温度)测定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引物1和引物2不能有碱基互补配对关系
B.两引物分别是子链延伸的起点,并可以反复利用
C.若两引物的脱氧核苷酸数相同,推测引物2的G—C含量较高
D.复性所需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等因素
同类题4
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Marker),10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
A.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至500bp之间
B.3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
D.10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
同类题5
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ddNTP按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加到正在复制的子链中后,子链的延伸立即终止。某同学要通过PCR技术获得被
32
p标记且以碱基“C”为末端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在反应管中已经有单链模板、引物、DNA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等,还需要加入下列哪些原料
①dGTP,dATP,dTTP,dCTP ②dGTP,dATP,dTTP
③α位
32
p标记的ddCTP ④γ位
32
p标记的ddCTP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相关知识点
生物技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