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生物

题干

干扰素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但在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那么,在-70℃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这需要利用蛋白质工程来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按照___________进行的,而蛋白质工程与之相反。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___________,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若将干扰素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唯一。可利用PCR技术扩增相应基因,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段__________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3)科学家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中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大肠杆菌常用的转化方法是:首先用___________处理后成为___________细胞,再与重组表达载体溶于缓冲溶液中完成转化。
(4)干扰素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可用___________(物质)进行检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非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6 08:08: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资料一: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是模板DNA在体外加热至95℃时解旋成单链,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至72℃左右时,DNA聚合酶沿5′→3′(磷酸到五碳糖)的方向延伸引物合成互补链。三个步骤完成一次称为一个循环。
资料二:图1显示了目的基因及其上限制酶切点,A、B、C、D是四种单链DNA片段;图2是质粒(显示限制酶切点和标记基因),一般来说,为了使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往往使用两种限制酶,同时还要破坏载体上的一个标记基因。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利用PCR技术增加目的基因的数量,所用的酶是__________。由图1可知,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应选取__________作为引物,该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后会产生DNA片段__________个。
(2)为了提高目的基因和质粒的重组成功率,同时有利于受体细胞的筛选,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如果用限制酶PstⅠ、EcoRⅠ和HindⅢ对质粒进行切割,假设同时只有任意两个位点被切割且每次机会相等,则形成的含有完整抗四环素基因的DNA片段有__________种。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对基因组文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B.基因中含有启动子和内含子
C.文库的基因是通过受体菌承载的D.文库中的全部基因可以在物种间交流

同类题5

前不久,某生物公司的百白破疫苗检验不符合规定。为生产高效价疫苗和简化计划免疫程序,科学家研制出基因工程乙肝-百白破(rHB-DTP)四联疫苗,经各项检测均通过 rHB-DTP四联疫苗制检规程的要求。其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杆菌的四种类毒素。请分析回答:
(1)为获取百日咳杆菌类毒素的基因,可从百日咳杆菌的细胞中提取对应mRNA,在______的作用下合成双链 cDNA片段,获得的 cDNA片段与百日咳杆菌中该基因碱基序列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由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序列比较小,且序列已知,获得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然后通过 PCR技术大量扩增____________,此技术的前提是已知一段____________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
(3)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科学家采用了改造后的腺病毒作为载体,写出你认为科学家选它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2点)
(4)研究发现,如果将白喉杆菌类毒素 20位和 24位的氨基酸改变为半胱氨酸,免疫效果更好,请写出此种技术的基本流程_____________。
(5)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该疫苗 3次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产生的_____细胞数量增多,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