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Ti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回答下列问题:

(1) PCR技术所用到的关键酶是__________,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其目的是__________。
(2)图1是花色基因C两侧被EcoR I酶切后所形成的末端结构,请写出EcoR I酶识别序列并标出切点:__________(用“↓”表示切点位置)。图2中EcoRI酶所识别的位点应在Ti质粒的__________片段上。
(3)将导人目的基因的菊花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__技术,其原理是__________。
(4)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如何鉴定转基因菊花培育是否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20-03-19 11:08: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目前常用接种弱毒疫苗的方法预防。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该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VP1。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口蹄疫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则获得可重组到质粒的VP1基因必须用到__________酶。要获得大量该VP1基因,可利用_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
(2)如图是VP1基因、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若用以构建具有VP1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还需要在质粒中插入__________。
(3)VP1基因应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__上,通过__________作用进入番茄细胞并插入到染色体DNA,使VP1基因能够稳定存在并发挥作用。
(4)通常用BamHⅠ、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VP1基因和Ti质粒的目的是__________,要筛选出含有该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首先需要在含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
(5)检测发现染色体DNA上插入VP1基因的某些番茄细胞死亡了,导致这些转基因番茄细胞死亡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6)将成功转入VP1基因的受体细胞进行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若要快速繁殖大量这种转基因种苗,应选取幼枝的__________部位进行组织培养。
(7)获得表达VP1蛋白的番茄植株以后,要进行免疫效力的测定,具体方法是:将从转基因番茄叶片中提取的VP1蛋白质注射到一定数量的豚鼠体内,每半个月注射一次,三次注射后检测豚鼠血液中产生的____数量,为了使结果可信,应设置空白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