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下图1是可作为基因载体的质粒,图2是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

(1)若将图1中质粒和图2中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通过限制酶处理后进行拼接形成重组质粒,那么最好应选用___________限制酶。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重组质粒用 SmaⅠ EcoRⅠ和HindⅢ三种酶同时进行酶切,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则可得到___________种DNA片段
(2)若选用EcoRⅠ处理后,形成重组质粒,经检测,部分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中目的基因不能正确表达,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婴儿技术为许多不孕夫妇解决了不育问题,而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必须获得政府部门的相关批准证书,以防该技术的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主要是将此技术用于设计婴儿性别及________。一般我们所说的试管婴儿技术与设计试管婴儿相比,不必经过___________这一步骤。
(4)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材以及收入等问题,其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只填一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20-03-16 04:27: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资料一: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是模板DNA在体外加热至95℃时解旋成单链,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至72℃左右时,DNA聚合酶沿5′→3′(磷酸到五碳糖)的方向延伸引物合成互补链。三个步骤完成一次称为一个循环。
资料二:图1显示了目的基因及其上限制酶切点,A、B、C、D是四种单链DNA片段;图2是质粒(显示限制酶切点和标记基因),一般来说,为了使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往往使用两种限制酶,同时还要破坏载体上的一个标记基因。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利用PCR技术增加目的基因的数量,所用的酶是__________。由图1可知,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应选取__________作为引物,该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后会产生DNA片段__________个。
(2)为了提高目的基因和质粒的重组成功率,同时有利于受体细胞的筛选,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如果用限制酶PstⅠ、EcoRⅠ和HindⅢ对质粒进行切割,假设同时只有任意两个位点被切割且每次机会相等,则形成的含有完整抗四环素基因的DNA片段有__________种。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对基因组文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B.基因中含有启动子和内含子
C.文库的基因是通过受体菌承载的D.文库中的全部基因可以在物种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