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化学

题干

为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的厚度,将镀锌铁皮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待产生的气泡明显减少时取出,洗涤,烘干,称重。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判断正确的是
A.铁皮未及时取出,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B.铁皮未洗涤干净,会导致结果偏大
C.把盐酸换成稀硫酸,会导致结果偏大
D.烘干时间过长,会导致结果偏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3-25 10:5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为了探究乙二酸的不稳定性、弱酸性和还原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乙二酸俗称草酸,草酸晶体(H2C2O4·2H2O)在100℃时开始升华,157℃时大量升华并开始分解;草酸蒸气在低温下迅速冷凝为固体;草酸钙不溶于水,草酸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I.乙二酸的不稳定性:根据草酸晶体的组成,猜想其受热分解产物为CO、CO2和H2O。
(1)请用下列装置组成一套探究并验证其产物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____→____→F→E→C→G。
②装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
③整套装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为____。
Ⅱ.乙二酸的弱酸性:
该小组同学为验证草酸性质需0.1mol/L的草酸溶液480mL。
(2)配制该溶液需要草酸晶体____g。
(3)为验证草酸具有弱酸性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
A.将草酸晶体溶于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褪色
B.测定0.1mol/L草酸溶液的pH
C.将草酸溶液加入Na2CO3溶液中,有CO2放出
D.测定草酸钠溶液的pH
(4)该小组同学将0.1mol/L草酸溶液和0.1mol/L的NaOH等体积混合后,测定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Ⅲ.乙二酸的还原性:
(5)该小组同学向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中滴入过量的草酸溶液,发现酸性KMnO4溶液褪色,从而判断草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同类题2

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黄,最终变成褐色,这种现象在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 关于苹果褐变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为____________
A.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Fe3
B.苹果中的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用品:苹果、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NaHCO3溶液、Na2SO3溶液,KSCN溶液,去氧蒸馏水。
(1)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褐变”后的苹果上滴上2~3滴  溶液。
_________________
说法A不正确
(2)探究2:【查阅文献】Ⅰ.苹果中含有多种酚和酚氧化酶,苹果中酚氧化酶的活性温度为35℃左右、活性pH约为5.5-7.5。Ⅱ.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该小组将刚削皮的苹果切成七块,分别进行如下实验。请填写下表中相应的结论:
序号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在一块上滴加2至3滴FeCl3溶液
表面变为绿色
______________

再取两块,一块放置于空气中,另一块迅速浸入经过去氧的蒸馏水中。
前者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_________有关

另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沸水和0.1mol·L1盐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块均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最后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浓度均为0.1mol·L1的NaHCO3和Na2SO3溶液里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前者经过一段时间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亚硫酸钠溶液能阻止苹果褐变
(3)问题分析:Ⅰ、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 NaHCO3溶液略显碱性,而NaHSO3溶液却略显酸性。NaHSO3溶液略显酸性是因为  
Ⅱ、0.1mol· L–1的NaH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相近,Na2SO3溶液却能阻止苹果褐变,结合离子方程式分析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