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征服
有一劫犯在抢劫银行时被警察包围,无路可退。情急之下,劫犯顺手从人群中拉过一人当人质。他用枪顶着人质的头部,威胁警察不要走近,并且喝令人质要听从他的命令。
警察四散包围,但不能离去。劫犯挟持人质向外突围。突然,人质大声呻吟起来。劫犯忙喝令人质住口,但人质的呻吟声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成了痛苦的呐喊。
劫犯慌乱之中才注意到人质原来是一个孕妇,她痛苦的声音和表情证明她在极度恐吓之时马上要生孩子了。鲜血已经染红了孕妇的衣服,情况十分危急。
一边是逃跑和漫长无期的良心谴责,一边是一个即将出生的生命。劫犯犹豫了,选择一个便意味着放弃另一个,而每一个选择都是无比艰难的。四周的人群,包括警察在内都注视着劫犯的一举一动。
终于,劫犯缓缓举起了枪——他将枪扔在了地上,随即举起了双手。警察一拥而上。围观者竟然响起了掌声。
孕妇已不能自持,众人要送她去医院。已戴上手铐的劫犯忽然说:“请等一等,好吗?我是医生!”警察迟疑了一下,劫犯继续说,“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请相信我!”警察终于打开了劫犯的手铐。
一声洪亮的啼哭声惊动了所有人,人们高呼万岁,相互拥抱。劫犯双手沾满鲜血——一个崭新生命的鲜血,而不是罪恶的鲜血。他的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人们向他致意,忘了他是一个劫犯。
警察将手铐重新戴在他手上,他说:“谢谢你们让我尽了一个医生的职责。这个小生命是我从医以来第一个从我枪口下出生的婴儿,他的勇敢征服了我。我现在希望自己不是劫犯,而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有时罪恶会被一个幼小的生命征服,因为他强大,仅仅在于他是一个需要生存权利的生命而已。生命的征服就是如此简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市,时间是1999年7月25日。
【小题1】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艰难_______ 喝令_______
反义词:犹豫_______ 简单_______
【小题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为什么说一边是牢狱之灾,一边是即将出生的生命让劫犯选择,每个选择都是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劫犯放下枪后,围观人群为什么鼓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劫犯双手沾满鲜血——一个崭新生命的鲜血,而不是罪恶的鲜血。”这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04 10:0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zhá  zá)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chuí  cuí)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 漂)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chuì  cuì)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的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的时候,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曼 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小题1】选择文中合适的字或读音。
________(zhá  zá)碎   ________(chuí  cuí)打
(飘 漂)________落 憔________(chuì  cuì)
烂________(曼 漫)
【小题2】母亲一再坚持让我看菊花,她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你将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相照应的句子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三次用“悄悄地”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动,请你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透过这些动作描写,你又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内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细读母亲最后说的那句话,再联系上下文,请你试着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拓展阅读。
遛花生(节选)
“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记得小时候的儿歌是这样唱的。那时,我才十一二岁,家里并不富裕,吃的馒头都是粗细粮对半掺。到了秋收季节,放学回家,来不及跟大人打声招呼,就带着遛花生的“家伙”和伙伴们一路小跑地来到村东大块的花生地。绝大部分花生已被户主收走了,到处是高低不平的小坑洼和散落的花生叶。伙伴们凭着“经验”,很快就找到了“目标”,用秸(jiē)秆量出“地盘”后,手里的铁锹便开始舞动起来。有的伙伴用锼头翻,这样虽然遛得多些,但很容易伤着别人,被家里大人发现要挨打的。年龄稍大点的,遛得快,总是一马当先,但也不能越过自己的“边界线”,否则就会受到伙伴们的指责,甚至会遭到大伙儿的武力“攻击”。讲笑话是必备的“节目”,伙伴们每人讲个小笑话,逗笑了大伙儿,每人要“奖”给他一捧花生;讲不笑反要给大伙儿每人一把,为一把花生你追我撵嘻嘻哈哈地疯跑是常事。累了,把衣裳铺在地上歇一会儿;饿了,就吃几口自带的馍。天黑了,伙伴们背着装满箩筐的“战利品”,美滋滋地往家返。
【小题1】 “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这里作者引用了儿歌,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小题2】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如何遛花生的?请用“横线”画出来。通过这些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 “战利品”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战利品”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