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征服
有一劫犯在抢劫银行时被警察包围,无路可退。情急之下,劫犯顺手从人群中拉过一人当人质。他用枪顶着人质的头部,威胁警察不要走近,并且喝令人质要听从他的命令。
警察四散包围,但不能离去。劫犯挟持人质向外突围。突然,人质大声呻吟起来。劫犯忙喝令人质住口,但人质的呻吟声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成了痛苦的呐喊。
劫犯慌乱之中才注意到人质原来是一个孕妇,她痛苦的声音和表情证明她在极度恐吓之时马上要生孩子了。鲜血已经染红了孕妇的衣服,情况十分危急。
一边是逃跑和漫长无期的良心谴责,一边是一个即将出生的生命。劫犯犹豫了,选择一个便意味着放弃另一个,而每一个选择都是无比艰难的。四周的人群,包括警察在内都注视着劫犯的一举一动。
终于,劫犯缓缓举起了枪——他将枪扔在了地上,随即举起了双手。警察一拥而上。围观者竟然响起了掌声。
孕妇已不能自持,众人要送她去医院。已戴上手铐的劫犯忽然说:“请等一等,好吗?我是医生!”警察迟疑了一下,劫犯继续说,“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请相信我!”警察终于打开了劫犯的手铐。
一声洪亮的啼哭声惊动了所有人,人们高呼万岁,相互拥抱。劫犯双手沾满鲜血——一个崭新生命的鲜血,而不是罪恶的鲜血。他的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人们向他致意,忘了他是一个劫犯。
警察将手铐重新戴在他手上,他说:“谢谢你们让我尽了一个医生的职责。这个小生命是我从医以来第一个从我枪口下出生的婴儿,他的勇敢征服了我。我现在希望自己不是劫犯,而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有时罪恶会被一个幼小的生命征服,因为他强大,仅仅在于他是一个需要生存权利的生命而已。生命的征服就是如此简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市,时间是1999年7月25日。
【小题1】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艰难_______ 喝令_______
反义词:犹豫_______ 简单_______
【小题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为什么说一边是牢狱之灾,一边是即将出生的生命让劫犯选择,每个选择都是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劫犯放下枪后,围观人群为什么鼓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劫犯双手沾满鲜血——一个崭新生命的鲜血,而不是罪恶的鲜血。”这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04 10:0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我盼春天的荠(jì)菜
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馋。刚抽出来的嫩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才开放的映山红,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更别说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了。所以,只要我一出门,财主家的胖儿子的就跟在我身后,跳着脚叫:“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头也不敢回。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
一次,我实在饿极了,正在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家的人发现了。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
我没命地逃,风在我耳边呼呼直响。跑着跑着,面前忽然横着一条河。追赶我的人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那条河里。
河水没过了我矮小的身子。我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样才爬上对岸的,更使我丧气的是脚上的鞋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一只。我实在没有勇气回去找,可又不敢回家。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上。太阳落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田野里升起了一层薄雾,夜色越来越浓,周围静得可怕。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着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
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马齿苋、灰灰菜、野葱、荠菜……我最喜欢荠菜,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好吃了。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向广阔的田野奔去,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我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杏花,蓝天上白色的云朵。
(1) 为加点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薇枝( )   马齿苋( )
( ) 青( )
山红( )   青豆( )
(2)给下列各字换一个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抽(    )-( )
棒(    )-( )
提(    )-( )
狠(    )-( )
(3)“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用加点词语造句。


(4)课文哪几段是写冬天的故事,哪几段是写春天的故事。

(5)读第8自然段“冬天的田野”时就用( )的语气来读,而读到文章最后“春天的田野”时,应改为( )的语气。
A.压抑沉重B.轻松愉快
(6)文章中,一个盼字,点明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在这样的季节里,作者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作者还不用担心的是什么呢,在前文中找一找,写下来。

同类题2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来到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雕塑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一座仪态万方的女像展现在眼前。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一点,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出异样的光,又似乎跟谁在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越来越激动。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并打“√”。
不禁    jīn( )    jìn( )
禁止    jīn( )    jìn( )
2.写出近义词。
立刻( )   打扰( )   好像( )   端详( )
3.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小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民族团结故事多
新疆和硕县苏哈特乡,居住着900多户人家,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汶(wèn)列彦是全县民族团结的先进个人,担任乡中心学校的校长,作为这个民汉合校的当家人,她为了学校各民族师生可是费了心。维吾尔族女生董秀兰中考时填错了志愿,虽然分很高,可是通知书没有来。汶列彦就带着董秀兰母女几次去库尔勒,找招生办,跑巴州师范,董秀兰如愿上了师范学校。
小学部有两名回族学生马勇、马强不慎被火药烧伤,脸部、胸部溃(kuì)烂面积达三分之一以上,可贫穷的家庭只能让他们躺在家里,为了孩子的生命,汶校长向全校师生发出号召,为回族学生捐款。仅两个小时,捐款就达2200元,接过饱含全校500多名各族师生深情的捐款,兄弟俩的母亲流下了热泪。
如今的苏哈特乡,各民族群众之间形成了团结互助、关心友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风气。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和睦________    ________一家
团结________  关心________
一方________,八方________
(2)给多音字选择恰当读音。
chǔ    chù
到处________  处理________  和睦相处________
(3)短文共讲了________件事,分别是:________
(4)在生活中,你周围有哪些人是少数民族?讲一讲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绿色建筑”
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推出“绿色建筑”,令人耳目一新。
德国建筑学家制造成功的一种“向日葵”式旋转房屋,内装如同雷达一样的红外线跟踪器,只要天一亮,房内的马达就会启动,使整座房屋迎着太阳缓缓转动,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角度,使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屋内。夜幕降临,房屋又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复位。这种房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明媚的光能储存起来,供阴天和夜晚使用,设计构思十分巧妙,独具匠心。
澳大利亚悉尼市为迎接举世瞩目的2000年奥运会,特意设计了世界第一家跨世纪的绿色体育馆,使人能处处体会到环保的气息:供电——由设在馆顶上的1000组太阳能电池完成;座椅——90%由废料制造而成;纸张——即盛会期间准备张贴或使用的所有海报、入场券等,全以再生纸印刷。更奇特的是,无论是建筑的造型,还是墙壁上的装饰图案或大厅中的雕塑,均以地球、波浪、年轮、阳光、水草、叶脉、藤蔓或珍稀动物为主,使整个建筑表里如一,内外和谐。它向世界各国的人们发出忠告:热爱大自然,热爱养育我们的地球。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独具匠心”的意思。
独具匠心: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按短文内容填空。
(1)德国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    的建筑,它的功能是
(2)澳大利亚建筑家设计了一种 建筑,它的奇特之处体现在:一是 ;二是
【小题3】短文是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简短的语言给“绿色建筑”下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其中一个口号就是“绿色奥运”。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请给2008年北京奥运盛会奉献一条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