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嗟夫!予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林阴(yǔ)B.游人去而鸟乐也(qíng)
C.夫!(cuō)D.何?(zāi)
【小题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的词。
(1)树林阴__________     (2)太守谁 ____________
(3)予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 (4)斯人_____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4】《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千古名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8 10:47: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知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知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国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ト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逸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图,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节选自归有光《悠然亭记》)

(注)①外家:指外祖父母家、舅家。②宦游:指外出求官或做官。③(jiù):租货。④定ト;指定居。⑤颓然:坍塌的样子。⑥杳:云雾缥缈的样子。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 解衣睡 熊掌,亦我所
B.乐:  念无与为者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C.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许先帝以驱驰
D.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饮辄醉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呼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语段(一)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4】两个语段的景物描写都极具特点,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具体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守(______)   (2)连月不(______)   (3)锦游泳(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小题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三、四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而对洞庭湖,同迁客骚人一样寄情于景。
B.第(5)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同类题4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  (2)则有国怀乡 (____________)
(3)春和明  (____________)   (4)或异二者之 (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在文中是照应文题和为下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
B.作者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古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从而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C.①段画曲线的句子,总领②③段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两种不同心情。
D.“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这两种“乐”都是因景美好而乐。
【小题4】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锦游泳/沉竞跃B.予作文以记之/引凄异
C.把酒风/有亭翼然于泉上者D.斯人/但颔之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